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历史的开端?
A: 1961年,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的洞庭早籼稻田中,袁隆平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
B: 1964年夏,袁隆平在农校附近稻田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雄性不育株。
C: 在《参考消息》上看到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里克利用分子在生物学方面的探索获得的成就。
D: 1970年,在海南三亚,在寻找野生稻的过程中,助手李必湖、冯克珊找到野生雄性不育株。
A: 1961年,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的洞庭早籼稻田中,袁隆平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
B: 1964年夏,袁隆平在农校附近稻田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雄性不育株。
C: 在《参考消息》上看到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里克利用分子在生物学方面的探索获得的成就。
D: 1970年,在海南三亚,在寻找野生稻的过程中,助手李必湖、冯克珊找到野生雄性不育株。
举一反三
- 杂种优势在水稻中的成功利用是因为袁隆平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 )
- 杂种优势在水稻中的成功利用是因为袁隆平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 A: 正确 B: 错误
-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他研究的突破得益于发现了一株异常水稻,经鉴定为雄性不育植株,此株水稻性状改变的根本原因是() A: 生理变异 B: 遗传变异 C: 形态变异 D: 性状分离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这体现了该生物资源的() A: 经济价值 B: 潜在价值 C: 直接价值 D: 间接价值
- 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同志,获悉袁隆平发表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后,引起高度重视,以科委九局名义致函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活动,指出这项研究的意义重大,如果成功,将使水稻大幅度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