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青原行思大禅师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由此得来人生三个境界,即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上述“人生三境界”之说体现了( )
A: 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B: 事物自我发展需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有规律过程
C: 本质和现象相互依存,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
D: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 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B: 事物自我发展需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有规律过程
C: 本质和现象相互依存,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
D: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举一反三
- 一位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认识事物所经历的“是山”、“不是山”、“只是山”的过程表明() 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正确认识总是在与错误认识的斗争中发展的 ④思维抽象要上升到思维具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下面哪个是人生的第一种境界?( ) A: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B: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C: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D: 看山不是山,看水还是水
- 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
- 青原行思关于人生三种境界的描述中哪个境界最高?() A: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B: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C: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 中国大学MOOC: 青源惟信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世俗有);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四大皆空的真谛);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最后的“依然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就是对中道谛的表述,亦山亦非山,亦水亦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