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 议会权力至上,英王遵从议会的决议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 议会权力至上,英王遵从议会的决议
C
举一反三
-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D: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C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D: D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 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 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政体 D: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要听命于英王
内容
- 0
到19世纪中叶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实际上都是通过议会和内阁去行使。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1
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他()。 A: 取代了前英王的全部权力 B: 不需要国王的任命 C: 虽对议会负责,但可以解散议会 D: 集国家元首和行政首脑于一身
- 2
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
- 3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内阁开始转向( ) A: 对议会负责 B: 对英王负责 C: 对外交委员会负责 D: 对枢密院负责
- 4
在电影《女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女王的私人秘书在通知女王于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布莱尔首相要来拜见时,女王对他的用词进行了纠正:“是准首相,罗宾。我还没有任命呢!”这一情景表明() A: 英王不掌实权 B: 首相就职前必须得到英王的任命 C: 英王权力很大,可以直接任命首相 D: 《女王》情节出现历史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