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8
    【诗词鉴赏】(任选其一) 一、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分析要求:1.请简述作品主要写作内容和写作背景; 2.请结合作者词风特点鉴赏本词作的感情色彩、语言特点及写作艺术成就。 二、苏轼《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分析要求:1.请简述作品主要写作内容和写作背景; 2.余秋雨说苏轼是“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谈谈你对此评价的认识。 作业要求:本题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作答,图片形式上传
  • 见纸质稿
    本题目来自[网课答案]本页地址:https://www.wkda.cn/ask/amppjzjojyxoaxo.html

    举一反三

    内容

    • 0

      无悲无喜、胜败两忘的句子是: A: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B: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C: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D: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1

      苏轼的《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下一句是() A: 一蓑烟雨任平生 B: 料峭春风吹酒醒 C: 山头斜照却相迎 D: 也无风雨也无晴

    • 2

      案例二:<br/>阅读下面的词,写一篇赏析性短文(可作全面赏析,也可有所侧重)。300字左右,题目自拟。<br/><span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n:center;">定风波<sup>①</sup></span><span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n:center;">苏轼</span>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br/>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sup>②</sup>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br/>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sup>③</sup>,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br/>【注】①写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贬居黄州期间。词中所记叙的是一次途中遇雨的经历。②芒鞋:草鞋。③萧瑟处:指遇雨之处。萧瑟,形容风雨声。

    • 3

      朗诵苏轼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下片,下列停顿正确的是( ) A: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B: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C: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D: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4

      (南平卷)(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4~5题。(6分)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词以风趣幽默的笔调,抒写词人和朋友出游时突遇风雨的所感所思。B.“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徐”字刻画出词人在风雨中高声吟咏、悠然行走的形象。C.“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的喜悦。D.整首词于简朴中见深意,内蕴丰富,景、理、情水乳交融,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A: A(0分) B: B(0分) C: C(3分) D: (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