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体的态度与行为是相协调的,因此不需要改变态度或行为。当二者出现了不一致,这时就产生了认知失调,需要认知平衡。()
举一反三
- 主张人必须保持认知的协调或心理的平衡状态,当两种认知或认知与行为不协调时,为了保持一致,态度将发生变化的观点来自______。 A: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B: 认知平衡理论 C: 认知失调理论 D: 认知发展理论
-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对事物的态度、行为和相关第三方出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不和谐的状态,即认知失调。
- 海德平衡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调节自身态度获得认知平衡。()
- 1858年,心理学家海德(Heider)提出了改变态度的“平衡理论”。该理论认为,认知的平衡状态是一种理想的或令人满意的状态。如果认知上出现了不平衡,就会产生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和不舒适、不愉快。为了从不平衡状态恢复到平衡状态,需要改变现有的某个认知或添加一种新的认知。
- 中国大学MOOC: 1、认知失调理论认为,通常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当发生的行为与态度不一致时,就会出现认知失调,这时人们会努力寻求改变,要么改变行为,要么改变原有态度,达成新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