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的是某个给定的态度客体(比如一种花或一种昆虫)与某种评价属性(比如愉快词或不愉快词)的联结程度,并假定这种联结程度越高,则这种内隐态度越强烈。”这种方法叫( )。
A: 行为反应测量
B: 内隐联系测验
C: 态度的生理反应测量
D: 梯形量尺
A: 行为反应测量
B: 内隐联系测验
C: 态度的生理反应测量
D: 梯形量尺
举一反三
- 常见的非量表测量有:() A: 自由反应测量 B: 态度反应测量 C: 语义反应测量 D: 行为反应测量 E: 生理反应测量
- 在内隐联想测验中,若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不一致,则被试的反应时较短。
- 在内隐联想测验中,若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不一致,则被试的反应时较短。 A: 正确 B: 错误
- 内隐态度研究表明了: ;内隐偏见存在个体差异;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内隐偏见。 A: 内隐态度与内隐偏见有关 B: 内隐偏见普遍存在 C: 需要通过内隐联想测试 D: 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系
- ()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 A: 态度测量 B: 情绪表露测量 C: 行为反应测量 D: 评价性反应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