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甲不成立,则乙不成立,”而“乙不成立,甲不一定成立”,则甲是乙的
设:甲=p乙=q甲不成立,则乙不成立:非p→非q,得,非(非p→非q)=p←q,得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乙不成立,甲不一定成立:非q→p∨非p,得,非(非q→p∨非p)=q←p∧非p,也就是当甲即成立又不成立的时候才能推出乙成立,得...
举一反三
- 乙两人在磋商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乙因需要让甲知悉了自己的商业秘密,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如合同成立,则甲不得泄露乙的商业秘密 B: 如合同不成立,则甲不得泄露乙的商业秘密 C: 如合同成立,则甲不得利用乙的商业秘密为自己谋利而损害了乙的利益 D: 无论合同是否成立,甲都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乙的商业秘密
- 甲与乙两人在磋商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乙因需求让甲了解到了自己的商业秘密,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合同不成立,则甲可以泄露乙的商业秘密 B: 如合同成立,则甲不得泄露乙的商业秘密 C: 如合同成立,则甲不得利用乙的商业秘密为自己谋利而损害了乙的利益 D: 无论合同是否成立,甲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乙的商业秘密
- 甲建筑工程公司向乙、丙两水泥厂各发一函,均称:"急需1000号水泥1000吨,价格300元/吨,货到付款。"乙水泥厂收到函后即传真给甲:"函收到,即日发出。"丙水泥厂收到函后未回函,但当即组织车队运输 1000号水泥1000吨,给甲送去。问:甲与乙、丙之合同是否成立( ) A: 甲与乙的合同成立 B: 甲与丙的合同成立 C: 甲与乙的合同不成立 D: 甲与丙的合同不成立
-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正确?() A: 甲以抢劫故意、乙以故意共同对丙实施暴力,即使甲、乙的故意内容和成立的罪名不同,甲、乙仍然成立共犯 B: 甲邀乙一起去杀害丙,但事后证明乙没有责任能力,由于甲没有支配、控制乙的行为,不成立间接正犯,而是与乙成立共犯 C: 甲(16周岁)为乙(15周岁)盗窃望风,乙窃得1万元的,只有认定甲、乙成立共犯关系。对甲的处罚才能做到罪刑相适应 D: 甲欲改装抢劫所得的汽车,知道真相的乙给了甲一套工具,甲随后改装该车,虽然甲不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但甲、乙仍然成立共犯
- 若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则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若绝对购买力平价不成立,则相对购买力平价也不成立。
内容
- 0
【单选题】甲以书信的方式向乙提出签定合同的条件并附言,如乙在一个月内不提出异议即认为同意,乙接此信后对此保持沉默。一个月后, A. 甲、乙双方合同成立 B. 甲、乙双方合同效力待定 C. 甲、乙双方合同不成立 D. 甲、乙双方合同成立但不生效
- 1
甲16周岁生日当天与乙(15周岁)约定次日凌晨4点钟一起盗窃。甲窃得300元,乙窃得5000元,两人随后对半分赃。虽然乙不成立犯罪,但甲成立盗窃罪(数额5300元)
- 2
甲、乙密谋越狱,是夜,甲、乙使用老虎钳绞断监所的铁丝网,意图逃跑,恰逢巡视的狱警经过发现,甲某为了兄弟义气,上前抱住狱警,并催促乙某赶紧逃跑。乙成功越狱逃跑,甲被制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甲、乙是脱逃罪的共同犯罪 B: 甲、乙成立脱逃罪的既遂 C: 甲成立脱逃罪(未遂),乙成立脱逃罪(既遂) D: 甲、乙不成立共同犯罪,甲、乙分别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 3
中国大学MOOC: 若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则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若绝对购买力平价不成立,则相对购买力平价也不成立。
- 4
15周岁的甲意图盗窃,17周岁的乙对此知情,仍应甲的要求为其配置万能钥匙。甲用乙配置的钥匙,盗窃他人财物3万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如认为责任年龄、责任能力不是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则甲、乙成立共犯 B: 如认为甲、乙成立共犯,则乙成立盗窃罪的从犯 C: 不管甲、乙是否成立共犯,都不能认为乙成立盗窃罪的间接正犯 D: 由于甲不负刑事责任,对乙应按盗窃罪的片面共犯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