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日: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材料体现了朱熹
举一反三
- 陆九渊说:“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下面说法,与之含义最接近的是:() A: 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 B: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C: 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然后自有贯通处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关于格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格物就是接触事物 B: 格物的物包含人的意念思维 C: 朱子认为,格一物便可通万理 D: 穷理可以通过顿悟
- ()提出的“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
- ()提出的“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 A: 朱熹 B: 老子 C: 王安石 D: 程颢
- “物无可格,格物功夫,只在身心上做”语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