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情况:
在工业经济领域(以产值计算),国有经济由1978年的78%下降到1997年的26.5%。集体经济由21.8%上升到40.5%,非公有制经济由0.2%上升到33%。在商业领域(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算),国有商业由1978年的54.6%下降到1997年的24.3%,集体商业由43.3%下降到18.2%,非公有制经济由2.1%上升到57.5%。
1997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经济占67%,个体工商业占15.9%。到1997年底,个体工商业固定资产投资达3426.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3.5%,私营企业96万户,从业人员1399万人。1979—1997年,外商实际投资2201亿美元。
——摘自国家体改委研究所组编《中国所有制改革20年》
材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所有制结构条文的修改情况:
1982年宪法
1988年宪法修正案
1999年宪法修正案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六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第十一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材料3:
最新统计数字表明,1999年上半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2264亿元,增长10.1%,其中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1—7月总产值的综合增长速度同比为16.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当月增速同比也达到14.5%,非国有企业的当月同比增速超过25%,该省省长说:“没有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就不能有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浙江省的“共同发展”所形成的所有制结构是:国家、集体、个体、私营、“三资”的比重是11.5%、40.3%、42.5%、5.7%。
——摘自1999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材料1,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1与2 ,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
(3)分析材料2,指出我国宪法第六条修改前后所保留的共同内容及其原因。
(4)结合材料2和3,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现实意义
(1)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已由原来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其原因是我国原有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对其进行了改革,以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材料1反映了我国经济基础的变化,材料2反映了作为我国政治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宪法的修改。其理论依据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客观规律。
(3)保留的共同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其原因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宪法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根本性质。(4)我国宪法的修改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事实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意志,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根本的法律保障,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形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举一反三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情况:在工业经济领域(以产值计算),国有经济由1978年的78%下降到1997年的26.5%。集体经济由21.8%上升到40.5%,非公有制经济由0.2%上升到33%。在商业领域(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算),国有商业由1978年的54.6%下降到1997年的24.3%,集体商业由43.3%下降到18.2%,非公有制经济由2.1%上升到57.5%。1997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经济占67%,个体工商业占15.9%。到1997年底,个体工商业固定资产投资达3426.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3.5%,私营企业96万户,从业人员1399万人。1979—1997年,外商实际投资2201亿美元。——摘自国家体改委研究所组编《中国所有制改革20年》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所有制结构条文的修改情况:1982年宪法1988年宪法修正案1999年宪法修正案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第六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第十一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材料3:最新统计数字表明,1999年上半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2264亿元,增长10.1%,其中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1—7月总产值的综合增长速度同比为16.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当月增速同比也达到14.5%,非国有企业的当月同比增速超过25%,该省省长说:“没有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就不能有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浙江省的“共同发展”所形成的所有制结构是:国家、集体、个体、私营、“三资”的比重是11.5%、40.3%、42.5%、5.7%。——摘自1999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材料1,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2)结合材料1与2,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3)分析材料2,指出我国宪法第六条修改前后所保留的共同内容及其原因。(4)结合材料2和3,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现实意义。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情况: 在工业经济领域(以产值计算),国有经济由1978年的78%下降到1997年的26.5%。集体经济由21.8%上升到40.5%,非公有制经济由0.2%上升到33%。在商业领域(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算),国有商业由1978年的54.6%下降到1997年的24.3%,集体商业由43.3%下降到18.2%,非公有制经济由2.1%上升到57.5%。 1997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经济占67%,个体工商业占15.9%。到1997年底,个体工商业固定资产投资达3426.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3.5%,私营企业96万户,从业人员1399万人。1979—1997年,外商实际投资2201亿美元。 ——摘自国家体改委研究所组编《中国所有制改革20年》 材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所有制结构条文的修改情况: 1982年宪法 1988年宪法修正案 1999年宪法修正案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六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第十一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材料3: 最新统计数字表明,1999年上半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2264亿元,增长10.1%,其中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1—7月总产值的综合增长速度同比为16.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当月增速同比也达到14.5%,非国有企业的当月同比增速超过25%,该省省长说:“没有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就不能有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浙江省的“共同发展”所形成的所有制结构是:国家、集体、个体、私营、“三资”的比重是11.5%、40.3%、42.5%、5.7%。 ——摘自1999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材料1,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1与2,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 (3)分析材料2,指出我国宪法第六条修改前后所保留的共同内容及其原因。 (4)结合材料2和3,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现实意义
-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 公有制为主导、非公有制经济作有益补充 C: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私营经济占主导、公有制控制国民经济关键部门
-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 )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公有制优先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同等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宪法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______ A: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长期并存 C: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内容
- 0
下面关于我国国家经济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是1988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B: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C: 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是1999年修正案的内容。 D: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是1993年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 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D: 公有制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共同发展
- 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 非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均衡发展
- 3
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从所有制形式来分,分别属于() A: 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B: 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C: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分外资经济 D: 私营经济个体经济
- 4
下列有关历届宪法修正案中对我国宪法经济制度的修正内容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指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 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 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明确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表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