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者,得也,行道而得于心者。”其所表达的思想是()。
A: “德”就是按照道德规范去行事而在经济上有所“得”
B: 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行为的积累
C: “德”“得”相通,“德”是为了“得”
D: 有道德的人一定会获得物质报偿
A: “德”就是按照道德规范去行事而在经济上有所“得”
B: 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行为的积累
C: “德”“得”相通,“德”是为了“得”
D: 有道德的人一定会获得物质报偿
举一反三
- 古人把“德”注释为“得”,认为德是按照道德规去行事而心有所得,如朱熹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这里的“德”是指( )。 A: 社会公德 B: 职业道德 C: 公民道德 D: 个人品德
- 古人把“德”注释为“得”,认为德是按照道德规范去行事而心有所得,如朱熹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这里的“德”是指
- 朱熹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这句话说明( )。 A: 道德是一种客观行为 B: 个人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实践 C: 个人品德的形成依赖社会 D: 道德是一种主观现象
- 朱熹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这句话说明()。
- 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对“德”的解释是: A: “德者,道之功。” B: “德者,得之于天者也。” C: “德者,道之用。” D: “德者,道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