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0-29
    《资治通鉴》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 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 D

    内容

    • 0

      宋代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是宰相,但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走了大部分权力。这说明宋朝() A: 财政制度已成熟 B: 相权被进一步分割 C: 皇帝知人善任 D: 君权被相权所制约

    • 1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上述材料说明() A: A唐朝中央审议机构是中书省 B: B唐朝中央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 C: C唐朝中央执行机构是门下省 D: D唐朝中央决策机构是尚书省

    • 2

      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表明宋代()。 A: 相权逐渐加强 B: 地方权力削弱 C: 监察制度完善 D: 君主专制加强

    • 3

      宋代的“二府”指的是( )。 A: 中书门下、大都督府 B: 中书门下、三司 C: 三司、枢密院 D: 中书门下、枢密院

    • 4

      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 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B: 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C: 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 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