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8 问题

    明朝内阁如认为皇帝诏书因不合时宜而不便下达时,可将诏书封还并加以驳正,这被称为______ A: 票拟 B: 封驳 C: 批红 D: 科参

    明朝内阁如认为皇帝诏书因不合时宜而不便下达时,可将诏书封还并加以驳正,这被称为______ A: 票拟 B: 封驳 C: 批红 D: 科参

  • 2022-05-28 问题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的职权在于( )。 A: 传承皇帝的命令,草拟诏书 B: 审核驳正诏书,交皇帝批准 C: 接受皇帝的命令,负责执行皇帝诏敕和经皇帝批准的各项政令 D: 掌管户籍与财政收入管理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的职权在于( )。 A: 传承皇帝的命令,草拟诏书 B: 审核驳正诏书,交皇帝批准 C: 接受皇帝的命令,负责执行皇帝诏敕和经皇帝批准的各项政令 D: 掌管户籍与财政收入管理

  • 2022-06-26 问题

    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中国古代某朝官制时指出“■■掌握定旨出命,□□给事中(官职名称)掌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受而行之”“■■”处的文字应该是() A: 丞相 B: 内阁 C: 尚书 D: 中书

    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中国古代某朝官制时指出“■■掌握定旨出命,□□给事中(官职名称)掌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受而行之”“■■”处的文字应该是() A: 丞相 B: 内阁 C: 尚书 D: 中书

  • 2022-06-26 问题

    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中国古代某朝官制时指出“□□掌握定旨出命,□□给事中(官职名称)掌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受而行之”。“□□”处的文字应该是() A: 丞相 B: 中书 C: 尚书 D: 内阁

    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中国古代某朝官制时指出“□□掌握定旨出命,□□给事中(官职名称)掌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受而行之”。“□□”处的文字应该是() A: 丞相 B: 中书 C: 尚书 D: 内阁

  • 2022-06-26 问题

    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中国古代某朝官制时指出“■■掌握定旨出命,□□给事中(官职名称)掌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受而行之”“■■”处的文字应该是() A: 丞相 B: 内阁 C: 尚书 D: 中书

    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中国古代某朝官制时指出“■■掌握定旨出命,□□给事中(官职名称)掌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受而行之”“■■”处的文字应该是() A: 丞相 B: 内阁 C: 尚书 D: 中书

  • 2022-06-26 问题

    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中国古代某朝官制时指出“□□掌握定旨出命,□□给事中(官职名称)掌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受而行之”。“□□”处的文字应该是() A: 丞相 B: 中书 C: 尚书 D: 内阁

    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中国古代某朝官制时指出“□□掌握定旨出命,□□给事中(官职名称)掌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受而行之”。“□□”处的文字应该是() A: 丞相 B: 中书 C: 尚书 D: 内阁

  • 2022-10-29 问题

    《资治通鉴》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 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资治通鉴》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 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 2022-07-29 问题

    明代皇帝在处理密疏时,既不需内阁的票拟,又不必司礼监太监代为批红,批答后也不必经过六部驳正发抄。这反映出() A: 明朝处理奏折的程序混乱 B: 明朝皇帝用“密疏”监督官员 C: 明代强化君权的措施多样 D: 内阁充当了内侍、顾问角色

    明代皇帝在处理密疏时,既不需内阁的票拟,又不必司礼监太监代为批红,批答后也不必经过六部驳正发抄。这反映出() A: 明朝处理奏折的程序混乱 B: 明朝皇帝用“密疏”监督官员 C: 明代强化君权的措施多样 D: 内阁充当了内侍、顾问角色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