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糯玉米和非糯玉米杂交,取F1植株上的花粉粒进行显微观察,在一视野中检视20粒花粉,发现8粒为糯性花粉粒,12粒为非糯性花粉粒,根据遗传学理论,F1花粉粒糯性分离比例为糯: 非糯=1: 1。用χ2检验法进行适合性检验,则自由度df=( )。
A: 1
B: 2
C: 19
D: 8
A: 1
B: 2
C: 19
D: 8
举一反三
- 用糯玉米和非糯玉米杂交,取F1植株上的花粉粒进行显微观察,在一视野中检视20粒花粉,发现有8粒为糯性花粉粒,糯性花粉粒百分率为0.4,根据遗传学理论,F1糯性花粉粒的概率为0.5,用近似正态法对该样本百分率进行假设检验,可以不必对u统计数进行连续性矫正。
- 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将纯非糯性品种与糯性品种杂交得F1,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棕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花粉的微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 A: 1:1 B: 1:2 C: 2:1 D: 不成比例
- 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子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将F1的花粉(内含精子)用碘液染色,非糯性花粉呈蓝黑色,糯性花粉呈橙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非糯性花粉与糯性花粉的比应是()。 A: 1∶1 B: 1∶2 C: 2∶1 D: 3∶1
- 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
- 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 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 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 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 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