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是冉有对孔子“庭训”发出的感叹。
举一反三
- 对“闻斯行诸”这个问题,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给出不同的解答,其原因是?
-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诸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诸’。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说明教学要() A: 循序渐进 B: 启发式教学 C: 因材施教 D: 不可躐等
- 以下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教学思想?《论语·先进》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A: 因材施教 B: 启发诱导 C: 温故知新 D: 学思并重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文段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其中生动地反映了孔子的哪一种教育原则?答:________(2)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答:________
- 简答: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反映出孔子怎样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