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智慧职教: 一个人丢失了斧头, 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他断定邻居的儿子就是贼了。可是,不久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个邻居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造成这种猜疑的原因是( )
  • 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

    举一反三

    内容

    • 0

      他看见那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邻居的果园里偷梨子。

    • 1

      从前有一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头,他怀疑被隔壁的小孩偷走了。 于是,他就暗中观察小孩的行动,不论是言语与动作,或是神态与举止,怎么看,都觉得小孩是像偷斧头的人。由于没有证据,所以也就没有办法揭发。 隔了几天,他在后山找到了遗失的斧头,原来是自己弄丢了。 从此之后,他再去观察隔壁的小孩,再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偷斧头的人。 从唯物论角度说明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 2

      《高尔基和他儿子》一文中,高尔基希望他儿子成为一个这么样的人?

    • 3

      一个小孩看到邻居的儿子与别人吵架,受到了周围人的训斥,他自己便不学习吵架这种行为了。这是因为他受到了( ) A: 直接强化 B: 自我强化 C: 替代强化 D: 延迟满足

    • 4

      ()《土偶》中的王氏和谁生了个儿子? A: 邻居 B: 表哥 C: 小叔 D: 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