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来,人文的潜流不断壮大,思想家顾炎武将“国家”与“天下”区别开来,以前者为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以后者为万民共有之天下,这种思想到清末由()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
举一反三
- 某思想家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梁启超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 A: 黄宗羲 B: 王夫之 C: 顾炎武 D: 严复
- 明末清初有一位思想家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把这一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 A: 李贽 B: 顾炎武 C: 王夫之 D: 黄宗羲
- 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说:官员应当“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有西方学者称其为“中国自由主义先驱”。该思想家是() A: 王夫之 B: 顾炎武 C: 朱熹 D: 黄宗羲
-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将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出自思想家() A: 李贽 B: 黄宗羲 C: 王夫之 D: 顾炎武
- (10分)材料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