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也。”“逐,追也。”这样的训释方式是( )
A: 反训
B: 同训
C: 递训
D: 互训
A: 反训
B: 同训
C: 递训
D: 互训
举一反三
- “逋,亡也”、“遗,亡也”、“逃,亡也”的训释方式是( ) A: 单字相训 B: 同训 C: 互训 D: 递相为训
- “讽,诵也。诵,讽也。”“谨,慎也。慎,谨也。”这种训释词义的方式是 A: 互训 B: 递训 C: 同训 D: 多字相训
- 《说文•角部》:“解,判也。”《说文•采部》:“释,判也。”采用的训诂方法是()。 A: A递训 B: B互训 C: C同训 D: D以狭义释广义
- “排,挤也”“挤,排也”,这一形式的训释是递训。 A: 正确 B: 错误
- 《论语·季民》:“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注:“萧之言肃也”,这一注释属以下训释方式中的()。 A: 义训 B: 声训 C: 形训 D: 互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