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鞋子推销员到一个荒岛上,发现荒岛上的人都不穿鞋。推销员甲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认为这个岛上的人都不愿穿鞋,要成功推销是没有希望的;推销员乙感到非常兴奋,网为他认为这个岛上的人还没有鞋子穿,成功推销的希望极大。使用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理性情绪理论)分析两位推销员为何产生了不同情绪,以及这个故事给我们了哪些启示。
举一反三
- 一个推销员去鱼岛上卖鞋,发现鱼岛上的人都不穿鞋,于是便放弃了推销鞋的念头,这个推销员的思维定势是(). A: 书本定势 B: 经验定势 C: 权威定势 D: 从众定势
- 一名鞋类推销员来到一个小岛上,发现该岛居民都不穿鞋子。该推销员当即发电报给公司,声称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则该推销员的市场营销观念是:() A: 生产观念 B: 产品观念 C: 推销观念 D: 市场营销观念
- 智慧职教: 根据下列材料概括其主题。 国外有两家鞋厂,各派一位推销员到太平洋某岛国去推销本厂的鞋子。上岛后不久,他们各发回一份电报。一位的电文是:“此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明天我就回去。”另一位的电文是:“太好了!这个岛上的人都没穿上鞋子,我打算长驻此岛。”
- 3、阅读下述案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一个英国人和一个美国人都到非洲一个的海岛上推销鞋子,当他们来到这个岛上的时候,发现这里的人根本就不穿鞋。 面对这种情况,英国人做出的分析判断是鞋子在这里没有市场,回去了; 而美国人却从这里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先给岛上的酋长、首领们送鞋子穿,而等到老百姓想穿,就需要买了。
- 有一个著名的商战案例:日本两家鞋厂各派一名推销员到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屿推销鞋子。这个岛地处热带,居民四季都打赤脚,找不到一个穿鞋的人。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很失望, 给厂里拍了一封“没有市场”的电报,第二天打道回府;另一个推销员见岛上没人穿鞋,则心中大喜,也给厂部拍了份电报: “市场潜力 很大,速寄100双鞋来。”后来当然是这个推销员打开了岛上的市场,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和效益。这个案例说明( )为源泉的创新可以给企业带来发展和增长的机会。 A: 观念的改变 B: 人口结构的变化 C: 意外的成功或失败 D: 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