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茨偷药”的故事是()用以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故事。
A: 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 皮亚杰
D: 科尔伯格
A: 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 皮亚杰
D: 科尔伯格
举一反三
- “海因茨偷药”的故事是用以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故事
- 在道德两难故事测验中,小明认为海因茨不应该偷药,因为偷药被抓住的话要被惩罚。这表明小明可能处在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年龄段
- 在科尔伯格使用《海因茨偷药》这个故事研究道德认知发展时,如果一个儿童认为海因茨应该偷药,因为这样妻子得救,他们将来还会重聚,那么该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A: 好孩子定向阶段 B: 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C: 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D: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 通过“对偶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A: 斯金纳 B: 桑代克 C: 科尔伯格 D: 皮亚杰
- 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的学者是。 A: 皮亚杰 B: 科尔伯格 C: 华生 D: 埃里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