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通政使司的职责主要有()。 A: 出纳帝命 B: 通达下情 C: 受理各部门的正式章奏文书 D: 参与要政
明代通政使司的职责主要有()。 A: 出纳帝命 B: 通达下情 C: 受理各部门的正式章奏文书 D: 参与要政
明代通政使司的职责主要有()。 A: A出纳帝命 B: B通达下情 C: C受理各部门的正式章奏文书 D: D参与要政
明代通政使司的职责主要有()。 A: A出纳帝命 B: B通达下情 C: C受理各部门的正式章奏文书 D: D参与要政
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设立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稍夺中书省的“关白”之权。
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设立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稍夺中书省的“关白”之权。
洪武十年(1377),朱元璋设立()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稍夺中书省的“关白”之权。 A: 内阁 B: 都察院 C: 大理寺 D: 通政使司
洪武十年(1377),朱元璋设立()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稍夺中书省的“关白”之权。 A: 内阁 B: 都察院 C: 大理寺 D: 通政使司
【多选题】以下对于明代“邸报”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明代“邸报”登载的消息包括皇帝谕旨、起居言行、臣僚章奏、人事任免和军事信息 B. 明代“邸报”出现了许多社会新闻 C. 明代“邸报”基本上每日发行 D. 明代“邸报”大多是印刷品
【多选题】以下对于明代“邸报”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明代“邸报”登载的消息包括皇帝谕旨、起居言行、臣僚章奏、人事任免和军事信息 B. 明代“邸报”出现了许多社会新闻 C. 明代“邸报”基本上每日发行 D. 明代“邸报”大多是印刷品
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A: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 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C: 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 D: 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A: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 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C: 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 D: 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关于明代行政机构和权力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空印案、郭桓舞弊案、胡蓝之狱、移官案、刘基案,都属于明太祖时期的大案 ②明代“三司”长官及其对应职责是:布政使一民政、财政,按察使一司法,都指挥使一军政,转运使一航运管理 ③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设置春官、夏官等四辅官,命其详看奏章、协赞政务。次年,又仿宋制设立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这些是后来军机处的雏形 ④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设立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稍夺中书省的“关白”之权 ⑤洪武二十八年六月,朱元璋宣布“以后嗣君不许议置宰相;大臣如敢奏请者,处以重刑”,此举彻底解决了中国历史上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⑥洪武十八年(1385年)十一月,朱元璋亲自颁布了《诰敕》,汇集了大量案例,作为《大明律》的司法依据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③⑥ D: ①④⑤⑥
关于明代行政机构和权力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空印案、郭桓舞弊案、胡蓝之狱、移官案、刘基案,都属于明太祖时期的大案 ②明代“三司”长官及其对应职责是:布政使一民政、财政,按察使一司法,都指挥使一军政,转运使一航运管理 ③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设置春官、夏官等四辅官,命其详看奏章、协赞政务。次年,又仿宋制设立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这些是后来军机处的雏形 ④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设立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稍夺中书省的“关白”之权 ⑤洪武二十八年六月,朱元璋宣布“以后嗣君不许议置宰相;大臣如敢奏请者,处以重刑”,此举彻底解决了中国历史上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⑥洪武十八年(1385年)十一月,朱元璋亲自颁布了《诰敕》,汇集了大量案例,作为《大明律》的司法依据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③⑥ D: ①④⑤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相国、丞相,皆秦官……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高帝(汉高祖)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太尉,秦官。御史大夫,秦宫。——《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材料二 秦少府(官职)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尚,主也。汉承秦置。武帝游宴后庭,始用宦者主中书……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宦者,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通掌图书、秘记、章奏及封奏,宜示内外而已,其任犹轻。——《通典·尚书省》 材料三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分,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后汉书·仲长统传》回答:(1)据材料一、二,以中央机构的情况,说明西汉初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2)据材料二,说明汉武帝与汉成帝的做法及其目的。(3)据材料三,说明东汉光武帝的有关措施。(4)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发展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相国、丞相,皆秦官……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高帝(汉高祖)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太尉,秦官。御史大夫,秦宫。——《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材料二 秦少府(官职)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尚,主也。汉承秦置。武帝游宴后庭,始用宦者主中书……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宦者,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通掌图书、秘记、章奏及封奏,宜示内外而已,其任犹轻。——《通典·尚书省》 材料三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分,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后汉书·仲长统传》回答:(1)据材料一、二,以中央机构的情况,说明西汉初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2)据材料二,说明汉武帝与汉成帝的做法及其目的。(3)据材料三,说明东汉光武帝的有关措施。(4)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