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
-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 A: “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B: “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C: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 D: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 A: 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B: 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C: 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 D: 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 翻阅古文献有关以下两幅图片上官职的记载,你从中能够得到的句子是() A: 图 B: :“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 C: 图 D: :“丞相,秦官,金印紫绶,为百官之长。” E: 图 F: :“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G: 图 H: :“太尉,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 建安()春正月,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
- 光武皇帝,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其中的“台阁”是指()。 A: 丞相府 B: 太尉府 C: 御史大夫寺 D: 尚书台
内容
- 0
阅读材料: 材料一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路德温《尚德缓刑书》 材料二 然秦……一夫作难而七庙(帝王宗庙、代指国家)隳(意破坏),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总结的秦亡主要原因有什么相同之处? (2)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月知录·正始》 材料二: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唐甄《潜书》读回答:(1)材料一中“亡国”、“亡天下”各指什么?体现了顾炎武何种精神境界?(2)材料二,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的主张具有一种什么政治倾向?用材料中的话进行说明。(3)上述材料共同主张是什么?这种主张有何积极作用?
- 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董仲舒认为:“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以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材料二班固认为:“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之,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指实行分封)。”材料三贾谊认为:“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之(无)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仇,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材料四唐朝大臣王硅认为:“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移宫室,人力毁竭,祸难逐兴。”请回答:(1)董仲舒认为秦朝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是否正确?为什么?(2)班固认为秦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班固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3)贾谊和王硅分析秦亡的原因的共同的地方?
- 3
光武皇帝,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其中的“台阁”是指()。 A: A丞相府 B: B太尉府 C: C御史大夫寺 D: D尚书台
- 4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韩非子》材料二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哪两项策略?请你解释一下这两项策略。(2)材料二是哪一个成语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