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0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相国、丞相,皆秦官……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高帝(汉高祖)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太尉,秦官。御史大夫,秦宫。——《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材料二 秦少府(官职)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尚,主也。汉承秦置。武帝游宴后庭,始用宦者主中书……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宦者,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通掌图书、秘记、章奏及封奏,宜示内外而已,其任犹轻。——《通典·尚书省》  材料三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分,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后汉书·仲长统传》回答:(1)据材料一、二,以中央机构的情况,说明西汉初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2)据材料二,说明汉武帝与汉成帝的做法及其目的。(3)据材料三,说明东汉光武帝的有关措施。(4)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发展趋势?
  • 解析:(1)西汉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对秦朝的一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均为秦官,西汉依旧设置。(2)汉武帝任用宦者,担任中书,汉成帝不再用宦者,但进一步加强尚书的职权,他们逐渐参与国家机要和决策。这样改革官制的目的是加强皇权。(3)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的权力,使尚书台实际成为最高决策施政机构,三公的权限进一步被剥夺。这样,大权总揽于皇帝。(4)相权不断削弱,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专制集权的封建政治体制发展。
    本题目来自[网课答案]本页地址:https://www.wkda.cn/ask/jtjteoapajmmxoo.html

    举一反三

    内容

    • 0

      阅读材料: 材料一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路德温《尚德缓刑书》  材料二 然秦……一夫作难而七庙(帝王宗庙、代指国家)隳(意破坏),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总结的秦亡主要原因有什么相同之处?  (2)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月知录·正始》  材料二: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唐甄《潜书》读回答:(1)材料一中“亡国”、“亡天下”各指什么?体现了顾炎武何种精神境界?(2)材料二,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的主张具有一种什么政治倾向?用材料中的话进行说明。(3)上述材料共同主张是什么?这种主张有何积极作用?

    • 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董仲舒认为:“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以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材料二班固认为:“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之,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指实行分封)。”材料三贾谊认为:“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之(无)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仇,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材料四唐朝大臣王硅认为:“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移宫室,人力毁竭,祸难逐兴。”请回答:(1)董仲舒认为秦朝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是否正确?为什么?(2)班固认为秦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班固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3)贾谊和王硅分析秦亡的原因的共同的地方?

    • 3

      光武皇帝,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其中的“台阁”是指()。 A: A丞相府 B: B太尉府 C: C御史大夫寺 D: D尚书台

    • 4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韩非子》材料二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哪两项策略?请你解释一下这两项策略。(2)材料二是哪一个成语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