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9 问题

    3、灵感诗人、画家、古人分别称为什么( ) A: A 诗兴、画兴、同感 B: B诗兴、画兴、通感 C: C诗兴、画兴、感兴 D: D诗兴、画兴、感性

    3、灵感诗人、画家、古人分别称为什么( ) A: A 诗兴、画兴、同感 B: B诗兴、画兴、通感 C: C诗兴、画兴、感兴 D: D诗兴、画兴、感性

  • 2021-04-14 问题

    ()在《中国人》一书中,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也曾指出中国文化之所以不同于西方,奥秘在于中国文化的诗兴精神之中。

    ()在《中国人》一书中,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也曾指出中国文化之所以不同于西方,奥秘在于中国文化的诗兴精神之中。

  • 2021-04-14 问题

    清朝的一个秀才清晨起来读书,看见风吹书页翻动,忽然来了诗兴,吟诗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被官府捉拿后杀害。这一事件反映了清朝()

    清朝的一个秀才清晨起来读书,看见风吹书页翻动,忽然来了诗兴,吟诗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被官府捉拿后杀害。这一事件反映了清朝()

  • 2022-05-29 问题

    ()唐僧在宝林寺里如何想起对月作起了“七律长歌行”来? A: 感怀取经一路的艰辛 B: 见宝林寺气象不凡,月光如梭,一时感慨 C: 吃饱饭后乘着月色散步时诗兴偶发 D: 出门小解后全身轻松见皓月当空诗兴大发

    ()唐僧在宝林寺里如何想起对月作起了“七律长歌行”来? A: 感怀取经一路的艰辛 B: 见宝林寺气象不凡,月光如梭,一时感慨 C: 吃饱饭后乘着月色散步时诗兴偶发 D: 出门小解后全身轻松见皓月当空诗兴大发

  • 2022-06-04 问题

    避讳是一种古老的礼法制度,也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避帝王名讳为“公讳”,避父母名讳为“家讳”,避圣人名讳为“圣讳”。下列属于“公讳”的是()。 A: “秦号楚为荆者,以庄襄王名子楚” B: “少陵而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 C: “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D: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

    避讳是一种古老的礼法制度,也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避帝王名讳为“公讳”,避父母名讳为“家讳”,避圣人名讳为“圣讳”。下列属于“公讳”的是()。 A: “秦号楚为荆者,以庄襄王名子楚” B: “少陵而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 C: “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D: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

  • 2022-06-08 问题

    谣言传播指不正确事实的非正式渠道传播,它是对事实的蓄意渲染、夸大、歪曲,或根本是无中生有。更具上述定义,下列各项属于谣言传播的是: A: 某电视台接到群众来信反映当地野蛮拆迁,遂派两名记者到现场采访后制作成新闻在该电视台播放  B: 重庆市彭水县教委秦某,突发诗兴,以该县几个轰动的社会事件为背景填写了一首《沁园春?彭水》的词,并用手机短信发给几位朋友  C: 某案件当事人因不满当地法院的判决,将案情在某网站公开  D: 在百度贴吧上,一网民发表了“据说这次地震是人为的,和美国有关系”的帖子

    谣言传播指不正确事实的非正式渠道传播,它是对事实的蓄意渲染、夸大、歪曲,或根本是无中生有。更具上述定义,下列各项属于谣言传播的是: A: 某电视台接到群众来信反映当地野蛮拆迁,遂派两名记者到现场采访后制作成新闻在该电视台播放  B: 重庆市彭水县教委秦某,突发诗兴,以该县几个轰动的社会事件为背景填写了一首《沁园春?彭水》的词,并用手机短信发给几位朋友  C: 某案件当事人因不满当地法院的判决,将案情在某网站公开  D: 在百度贴吧上,一网民发表了“据说这次地震是人为的,和美国有关系”的帖子

  • 2022-06-01 问题

    咏 梅 【宋】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首联诗人借世俗之人对梅花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咏 梅 【宋】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首联诗人借世俗之人对梅花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 2022-05-31 问题

    对杜甫及《秋兴八首之“每依北斗望京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 本诗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C: 本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D: 杜甫,自号杜工部,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对杜甫及《秋兴八首之“每依北斗望京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 本诗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C: 本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D: 杜甫,自号杜工部,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 2022-05-31 问题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秋兴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注】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A: 本诗写于秋天,身处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 首联写城里千家万户都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 颔联写渔人连续在船上过夜,此时正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 全诗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诗人以动衬静,对静景的描写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秋兴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注】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A: 本诗写于秋天,身处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 首联写城里千家万户都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 颔联写渔人连续在船上过夜,此时正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 全诗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诗人以动衬静,对静景的描写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