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在某流域河段上了解各梯级坝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是否有建坝的可能性,应在( )阶段进行。 A: 规划 B: 项目建议书 C: 可行性研究 D: 初步设计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在某流域河段上了解各梯级坝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是否有建坝的可能性,应在( )阶段进行。 A: 规划 B: 项目建议书 C: 可行性研究 D: 初步设计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地下洞室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是( )。 A: 对洞线进行方案选择 B: 查明地下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C: 调查建筑区有无活动断层分布 D: 了解区域地应力情况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地下洞室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是( )。 A: 对洞线进行方案选择 B: 查明地下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C: 调查建筑区有无活动断层分布 D: 了解区域地应力情况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任务应是在河流规划选定方案的基础上,对选定的( )方案进行工程地质论证,并提供相应的工程地质资料。 A: 坝址位置 B: 推荐基本坝型 C: 代表性工程布置方案 D: 引水线路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任务应是在河流规划选定方案的基础上,对选定的( )方案进行工程地质论证,并提供相应的工程地质资料。 A: 坝址位置 B: 推荐基本坝型 C: 代表性工程布置方案 D: 引水线路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在分析坝基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岩体应力、风化特征、岩体强度和变形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提出各类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并对坝基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应在( )阶段完成。 A: 可行性研究 B: 预可行性研究 C: 初步设计 D: 施工详图设计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在分析坝基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岩体应力、风化特征、岩体强度和变形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提出各类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并对坝基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应在( )阶段完成。 A: 可行性研究 B: 预可行性研究 C: 初步设计 D: 施工详图设计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要求,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包括( )。 A: 对招标设计报告评审中要求补充论证的和施工中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勘察 B: 水库蓄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专门性工程地质问题 C: 提出施工期和运行期工程地质监测内容、布置方案和技术要求的建议 D: 优化设计所需的专门性工程地质勘察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要求,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包括( )。 A: 对招标设计报告评审中要求补充论证的和施工中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勘察 B: 水库蓄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专门性工程地质问题 C: 提出施工期和运行期工程地质监测内容、布置方案和技术要求的建议 D: 优化设计所需的专门性工程地质勘察
某洞段围岩,由厚层砂岩组成,围岩总评分T为80。岩石的饱和和单轴抗压强度Rb为55MPa,围岩的最大主应力σm为9MPa。岩体的纵波速度为3000m/s,岩石的纵波速度为4000m/s。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该洞段围岩的类别是下列哪一选项______ A: Ⅰ类围岩 B: Ⅱ类围岩 C: Ⅲ类围岩 D: Ⅳ类围岩
某洞段围岩,由厚层砂岩组成,围岩总评分T为80。岩石的饱和和单轴抗压强度Rb为55MPa,围岩的最大主应力σm为9MPa。岩体的纵波速度为3000m/s,岩石的纵波速度为4000m/s。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该洞段围岩的类别是下列哪一选项______ A: Ⅰ类围岩 B: Ⅱ类围岩 C: Ⅲ类围岩 D: Ⅳ类围岩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岸坡溢洪道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对以下( )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为设计与施工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资料。 A: 深挖方边坡稳定问题 B: 溢洪道堰槛段的闸基稳定问题 C: 陡槽段和消能段的地基冲刷问题 D: 对于陡槽段、消能池及尾水渠段地下水扬压力对面板稳定性影响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岸坡溢洪道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对以下( )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为设计与施工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资料。 A: 深挖方边坡稳定问题 B: 溢洪道堰槛段的闸基稳定问题 C: 陡槽段和消能段的地基冲刷问题 D: 对于陡槽段、消能池及尾水渠段地下水扬压力对面板稳定性影响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规划阶段各梯级坝址勘察内容应包括( )。 A: 了解第四纪沉积的成因类型,两岸及河床覆盖层的厚度、层次和组成物质,特殊土的分布及土的渗透性 B: 了解坝址的地质构造、大断层、缓倾角断层和第四纪断层的发育情况 C: 了解透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情况,地下水埋深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D: 进行岩土体物理力学试验,初步选定各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规划阶段各梯级坝址勘察内容应包括( )。 A: 了解第四纪沉积的成因类型,两岸及河床覆盖层的厚度、层次和组成物质,特殊土的分布及土的渗透性 B: 了解坝址的地质构造、大断层、缓倾角断层和第四纪断层的发育情况 C: 了解透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情况,地下水埋深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D: 进行岩土体物理力学试验,初步选定各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为( )。 A: 了解可溶岩地区的喀斯特发育情况,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范围并对水库产生的渗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B: 了解重要矿产和名胜古迹的分布情况 C: 初步查明水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可能的渗漏地段,估计可能的渗漏量 D: 查明可溶岩地区主要漏水地段或主要通道的位置、形态和规模,估算渗漏量,并提出防渗处理范围和深度的建议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为( )。 A: 了解可溶岩地区的喀斯特发育情况,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范围并对水库产生的渗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B: 了解重要矿产和名胜古迹的分布情况 C: 初步查明水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可能的渗漏地段,估计可能的渗漏量 D: 查明可溶岩地区主要漏水地段或主要通道的位置、形态和规模,估算渗漏量,并提出防渗处理范围和深度的建议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要求,规划阶段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应包括( )。 A: 了解可能威胁水库安全的滑坡、潜在不稳定岸坡、泥石流等的分布范围,并分析其可能影响 B: 调查库岸稳定条件,初步预测水库运行后的坍岸形式和范围 C: 初步查明可能产生浸没地段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预测水库浸没范围和严重程度 D: 了解透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范围、可溶岩地区的喀斯特发育情况、河谷和分水岭的地下水位,对水库封闭条件及渗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要求,规划阶段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应包括( )。 A: 了解可能威胁水库安全的滑坡、潜在不稳定岸坡、泥石流等的分布范围,并分析其可能影响 B: 调查库岸稳定条件,初步预测水库运行后的坍岸形式和范围 C: 初步查明可能产生浸没地段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预测水库浸没范围和严重程度 D: 了解透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范围、可溶岩地区的喀斯特发育情况、河谷和分水岭的地下水位,对水库封闭条件及渗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