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问题

    《黄帝内经》名言:“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名言:“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2022-06-05 问题

    哪些故事表现了孔子的博学?() A: 与齐景公论秦 B: 季桓子穿井得土缶 C: 吴伐越,得骨节专车 D: 有隼集于陈廷而死

    哪些故事表现了孔子的博学?() A: 与齐景公论秦 B: 季桓子穿井得土缶 C: 吴伐越,得骨节专车 D: 有隼集于陈廷而死

  • 2022-06-14 问题

    下列措施或行为中,与公共卫生无关的是: A: 钻燧取火,以化腥躁 B: 圣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 C: 处理垃圾粪便 D: 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E: 预防接种

    下列措施或行为中,与公共卫生无关的是: A: 钻燧取火,以化腥躁 B: 圣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 C: 处理垃圾粪便 D: 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E: 预防接种

  • 2021-04-14 问题

    中医学经典中有一句养生名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句话出自:

    中医学经典中有一句养生名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句话出自:

  • 2022-05-31 问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 A: 乱已成而后治之 B: 譬犹渴而穿井 C: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D: 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 A: 乱已成而后治之 B: 譬犹渴而穿井 C: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D: 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2022-05-31 问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 A: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B: 乱已成而后治之 C: 譬犹渴而穿井 D: 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 A: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B: 乱已成而后治之 C: 譬犹渴而穿井 D: 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2021-04-14 问题

    《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概念:"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概念:"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2022-06-11 问题

    下面哪句话体现了中医的预防学思想? A: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B: 上医治未病 C: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D: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下面哪句话体现了中医的预防学思想? A: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B: 上医治未病 C: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D: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 2022-06-09 问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B.见渔人,乃大惊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C.村中闻有此人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又数刀毙之(《狼》) A: B: C: D: D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B.见渔人,乃大惊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C.村中闻有此人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又数刀毙之(《狼》) A: B: C: D: D

  • 2022-06-17 问题

    和“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孙子·谋攻》)这句话中的“蚁”属于同一种语法现象的有 A: 豕人立而啼。(《左传》) B: 嫂蛇行匍伏。(《战国策》) C: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D: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E: (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左传》) F: 丁氏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和“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孙子·谋攻》)这句话中的“蚁”属于同一种语法现象的有 A: 豕人立而啼。(《左传》) B: 嫂蛇行匍伏。(《战国策》) C: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D: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E: (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左传》) F: 丁氏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