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山居秋暝》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诗人下笔说是“空山”,是因为山中树木幽深,没有人类活动。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B: 颔联写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C: 颈联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D: 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A: 首联诗人下笔说是“空山”,是因为山中树木幽深,没有人类活动。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B: 颔联写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C: 颈联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D: 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举一反三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第二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第三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 B: B.诗中,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C: C.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D: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先写“竹喧”、“莲动”,再写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C: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用典抒情,把诗人自己留恋山中的心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D: 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3-4题。山居秋暝王国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明时间氛围。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妙,可以想见。“空山”之“空”,含有宁静之意。 B: 第二联描画了幽清明净的自然图景。诗人是心志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C: 第三联描画了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浣衣女子,结伴归来,竹林中传出一阵喧笑,溪中莲花动荡,那是渔船在沿水下行。 D: 《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尾联反用其意,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春暖花开,春意正浓,景色可人,王孙们可随意停歇,自可留在这洁净纯朴的山中。
-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不仅点出题目全部内容,还特别提到对全诗意境起着重要作用的“雨”。 B: 首联一个“空”字,渲染出空灵之境。 C: 尾联用典抒情,把诗人留恋山中生活、喜归自然的心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D: 王维是盛唐诗人,诗意暗喻了当时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山居秋暝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A: 首联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 颔联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 颈联以动写静,以有神衬无声,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 全词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