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庸”的理解,对应正确的有()。
A: 《中庸章句》:不易之谓中,不偏之谓庸。庸,不偏也
B: 《论语》:过犹不及
C: 《荀子》:“则庸宽惠”,解作“用”解
D: 《说文》:庸,用也,从用庚
A: 《中庸章句》:不易之谓中,不偏之谓庸。庸,不偏也
B: 《论语》:过犹不及
C: 《荀子》:“则庸宽惠”,解作“用”解
D: 《说文》:庸,用也,从用庚
举一反三
-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这里,“不易”的“易”是指()。 A: 容易 B: 简易 C: 变易 D: 易经
- 宋儒( )对中庸有如下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A: 程颐 B: 程颢 C: 张载 D: 朱熹
- 孔子主张“中庸”。所谓“中”,就是“适中”、“中和”、“不偏不倚”等。“庸”的意思是( ) 。 A: “庸,用也。” B: “庸,俗腐也。” C: “庸,平常也。” D: “庸者,天下之定理。”
- “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00b7雍也》:“子曰,()。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到了北宋,程颢、程颐重新注释《中庸》,他们对“中庸”一词的诠释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 以下哪句话来自《中庸》? A: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 B: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C: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D: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