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举一反三
-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连遭强震海啸自然灾害。“预测”是地震科学的最高境界。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通常情况下,预测的时间段要跨越10年至30年左右。这说明() 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②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 ④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 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B: 有些自然规律是永远无法掌握的 C: 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能避免地震的发生 D: 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
- 2010年5月12日,是四川地震二周年大祭。那不堪回首的惊天大悲剧,仿佛还在昨天。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0级的地震,造成当地人员伤亡、建筑毁坏。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B: 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 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D: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于客观规律的掌握
- 地震会给人类引发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是不能非常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 自然规律发挥作用是自觉的过程 C: 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 人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时至今日,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①有些事物产生、发展是不可预知的 ②如果掌握地震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③认识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④人类认识运动是永无止境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内容
- 0
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世界各国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 1
【多选题】每一段时间,都难免发生一些科学无法预测的地震导致损失惨重。“准确预测”是地震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但这种预测目前还做不到。这告诉我们() A. 自然的变动规律无章可循 B. 人的认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具有局限性 C.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D. 世界上还有很多神秘领域无法让人们认识
- 2
地震,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而到现在人们却对地震不能做到准确的预测。() A: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 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 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 3
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从四川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再到2014年8月3日的云南鲁甸地震,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关于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这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据此回答下题。尽管地震预测难度很大,但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认为,国际上对于地震预测确实存在不同看法,但普遍承认,地震长期预测还是有可行的办法,中期预测也有成功的例子,争论的焦点是短(期)临(震)预测。他建议,“十二五”规划草案中应该强化地震预测工作。关于地震的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终有一天人类能够做到预测地震 B: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可变的联系,人能正确认识规律 C: 人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人们能够在未来做到预测地震 D: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因此人类会做到科学预测地震
- 4
地震,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而到现在人们却对地震不能做到准确的预测。() A: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