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 自然规律发挥作用是自觉的过程
C: 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 人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举一反三
- 地震,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而到现在人们却对地震不能做到准确的预测。() A: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 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 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 地震,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而到现在人们却对地震不能做到准确的预测。() A: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 新华网东京3月12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11日下午发生里氏8.8级的巨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几乎袭击了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的所有地区。专家认为,海啸规模如此之大原因有二,一是地震本身规模大且震源浅,二是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放大了海啸能量。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 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 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 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B: 有些自然规律是永远无法掌握的 C: 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能避免地震的发生 D: 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
-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时至今日,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①有些事物产生、发展是不可预知的 ②如果掌握地震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③认识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④人类认识运动是永无止境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内容
- 0
2012年上半年我国新疆、云南等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预测”是地震科学的最高境界。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通常情况下,预测的时间段要跨越10年至30年左右。这说明() 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②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 1
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是巨大的,为了预防地震,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但迄今为止人们还不能准确地预报地震。这说明 ( ) A: 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 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C: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D: 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不是轻而易举的
- 2
2010年5月12日,是四川地震二周年大祭。那不堪回首的惊天大悲剧,仿佛还在昨天。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0级的地震,造成当地人员伤亡、建筑毁坏。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B: 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 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D: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于客观规律的掌握
- 3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连遭强震海啸自然灾害。“预测”是地震科学的最高境界。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通常情况下,预测的时间段要跨越10年至30年左右。这说明() 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②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 ④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 4
2004年年末,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大地震,并引发世纪大海啸,带来了空前灾难。但这次海啸受灾的几个国家几乎没有任何预警系统。人们对地震和海啸预测的缺失说明了()。 A: 地震和海啸的出现只是一种偶然现象 B: 人类不可能认识和驾驭自然界 C: 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程度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D: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