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的比例为()
A: 1/9
B: 1/16
C: 4/81
D: 1/8
A: 1/9
B: 1/16
C: 4/81
D: 1/8
举一反三
- 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 1/9 B: 4/81 C: 1/16 D: 1/8
- 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中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再将F1中高秆抗病植株分别与矮秆感病植株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A: 9∶3∶3∶1 B: 1∶1∶1∶1 C: 4∶2∶2∶1 D: 3∶1∶3∶1
- 在寄主和病原物的基因对基因学说中,病原菌的基因只能克服寄主植物中相应的基因,而产生毒性(致病)效应。 A: 无毒,感病 B: 毒性,抗病 C: 无毒,抗病 D: 毒性,感病
- 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和矮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显性纯合子高秆抗病小麦和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得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A: 自交结果中高秆抗病与矮秆抗病比例为9:1 B: 自交结果中高秆与矮秆比例为3:1,抗病与易感病比例为3:l C: 测交结果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为l:l:l:l D: 自交和测交后代出现四种相同表现型
- 在寄主和病原物的基因对基因学说中,病原菌的基因只能克服寄主植物中相对应的基因,而产生毒性(致病)效应。 A: 无毒,感病 B: 毒性,抗病 C: 无毒,抗病 D: 毒性,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