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理性上認同不能依賴情緒作道德判斷,因為在某種狀況下常常只是偏見、自私或文化習慣的產物。
举一反三
- 行為結果的考量確實影響道德的判斷,但在思考、討論行為結果時,往往會引發出強烈的情緒反應而依照當時的情緒作判斷。下列有關強烈情緒的的敘述何者為真? A: 其過程是非理性的,阻礙思考真相。 B: 會使人忘了考慮論點的合理性或真實性。 C: 常常只是偏見、自私或文化習慣的產物。 D: 以上皆是。
- 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行為或態度,不只是文化的產物,往往是源自於道德準則。與我們想法不一樣的行為或態度不見得就是錯的。
- 請判斷以下三段論證的正確性:「如果有客觀的道德標準,我們就能判斷某些道德信念的對錯;現在我們不能判斷哪些道德信念是對或錯,所以並沒有客觀的道德準則。」為無效論證。
- 我們常以習而不察的道德信念為大前提去作道德判斷,當我們面臨到像是「當伴侶和媽媽(爸爸)在遭受到火災的屋裡,在一次只能救一個出來的情況下,該先救哪一個?」的判斷時,以下敘述何者為正確? A: 道德論證的好壞並不容易區辨,也沒有簡便的方法可供應用。 B: 我們必須要這些道德信念加以檢視、澄清,才能在特定的情境下判斷這些道德信念是否為真。 C: 每一種情境、案例或議題都可能會牽涉到個人許多不同道德信念。 D: 在特定的情境下,道德思考中的邏輯論證可能會有瑕疵,而這種思考陷阱是屬於道德思考獨特的現象。
- 亞里斯多德認為有美德的人,會將特定道德特質習慣化地表現在行為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