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研。”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举一反三
- 评论者说:“彼之四贤,古今特绝;今不逮古,古质而今研”,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出自谁的书论 A: 孙过庭 B: 虞龢 C: 王羲之 D: 颜真卿
- “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体现了作者的的()思想。
- 【多选题】评论者说:“彼之四贤,古今特绝;今不逮古,古质而今研”,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 由古至今的书风变化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 钟繇、张芝善专攻,王羲之善博涉 C. 持辩证观点,各有优劣 D. 钟繇的楷书和张芝的草书优于王羲之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诀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对下列文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