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A: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 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C: 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D: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A: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 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C: 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D: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举一反三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A: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 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C: 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D: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 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的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 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2009年1月上海市卢湾区高三期末24题)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这种称呼的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B.由中国为中心向西方为中心转化C.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转向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