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7-26
    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包括()
    A: 抵消部分离心力
    B: 缓和离心力的变化
    C: 适应汽车转弯行驶轨迹
    D: 可作为超高和加宽的缓和段
    E: 减小汽车行驶横向力
  • B,C,D

    举一反三

    内容

    • 0

      当曲线加宽与超高同时设置时,( )。 A: 加宽缓和段长度应大于超高缓和段长度 B: 加宽缓和段长度应小于超高缓和段长度 C: 加宽缓和段长度应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相等 D: 加宽缓和段长度应与超高缓和段长度不相等

    • 1

      当同时设置曲线加宽与超高时( )。 A: 加宽缓和段长度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相等 B: 采用加宽缓和段长度 C: 采用超高缓和段长度 D: 采用加宽缓和段长度和超高缓和段长度之和

    • 2

      加宽缓和段长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 对于设置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长度等于缓和曲线长度 B: 对于不设缓和曲线的平曲线,但设有超高缓和段长度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长度等于超高曲线长度 C: 对于不设缓和曲线的平曲线,但设有超高缓和段长度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长度小于超高曲线长度 D: 对于不设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又不设超高缓和段长度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1:1.5且长度不小于10的要求设置。

    • 3

      在选用缓和曲线(或缓和段)长度时,应根据超高缓和段,加宽缓和段及缓和曲线三者之中选用最短者作为缓和曲线长度。

    • 4

      下列属于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是。 A: 加宽缓和 B: 超高缓和 C: 曲线缓和 D: 水平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