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说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B: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C: 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 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
E: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举一反三
- 下面加点的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是()。 A: 雩而雨,何也? B: 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C: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D: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 下列句中,“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C: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D: 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 荀子在其《天论》中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人在自然的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他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 下列句子中的“者“字不是指示代词的是()。 A: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B: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C: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在焉。 D: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内容
- 0
下列句子中的“者“字不是指示代词的是()。 A: A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B: B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C: C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在焉。 D: D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1
下列句中,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句子是( ) A: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B: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飢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C: 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 D: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 2
始计第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 3
【简答题】句子翻译: 不违农时 , 谷 不可胜食 也; 数罟不入洿池 , 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 斤 以 时 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 4
【填空题】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