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04
    2009年3月27日至6月末,第四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办,130多场舞台演出、文学交流、展览及电影展映活动,在全国20个城市铺开。是继中法文化年之后两国的又一艺术盛事。从文化角度看,中法之间举行这一活动,是两国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两国文化的趋同③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④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 D解析:

    举一反三

    内容

    • 0

      继中法互办文化年之后,2006、2007年中国又与俄罗斯互办国家年,进一步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国家加强与外国文化的交流,是因为() A: 各民族的文化最终都会完全融合 B: 要抛弃一切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束缚 C: 有利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 D: 外国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

    • 1

      2014年3月29日,习近平在法讲话中指出,中法两国在交往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实现“中法梦”。中法梦属于中法,也属于世界。这表明()。 ①中国的发展是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 ②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应一律平等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根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2

      继中俄双方互办“俄语年”和“汉语年”后,2013年中俄双方互办“旅游年”。这一系列活动有利于() A: 促进中俄文化的沟通和交流 B: 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C: 彰显俄罗斯文化的优越性 D: 两国文化的相互趋同

    • 3

      2019年1月17日至22日,第二届“大师之路”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中法音乐文化节系列活动拉开帷幕。举办中法文化交流活动的意义在于()①使世界各国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借助文化交流增强中法政治互信 ④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4

      中土两国互办文化年是两国高层互访达成的重要共识,是双方秉承传统友谊,扩大友好交往的重要举措。按照双方商定,2012年在土耳其举办中国文化年,2013年在中国举办土耳其文化年。这说明() A: 民族文化具有稳定性 B: 民族文化具有继承性 C: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D: 民族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成为世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