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1)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2)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3)弑(4)齐君(5),陈文子(6)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 [注释](1)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子文是楚国的著名宰相。 (2)三已:三,指多次。已,罢免。 (3)崔子:齐国大夫崔杼(音zhù)曾杀死齐庄公,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应。 (4)弑:地位在下的人杀了地位在上的人。 (5)齐君:即指被崔杼所杀的齐庄公。 (6)陈文子:陈国的大夫,名须无。(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1.B;解析:(1)“尽己之谓忠”,而不是“老实”。孔子认为令尹子文这样做是忠于职守,能尽心忠君。(2) 答案:在孔子看来,仁德是最高最全的道德标准,令尹子文的“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陈文子的“清”只是洁身自好而没有履行正君诛邪、清君侧的职责,因而都不能算真正的仁德。 [译文]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几次担任令尹,没有喜悦的样子;几次被免职,没有怨恨的样子。每次免职都把自己原先当令尹时的政事,一定告诉新任的令尹。他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算得忠心了。”子张问:“算得仁吗?”孔子说:“不知道,怎么算得仁呢?”子张又问:“齐国的大夫崔杼杀死齐庄公,陈文子有四十匹马,丢掉不要,离开齐国,到了别国,说:‘这里的执政者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杼一个样。’便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杼一个样。’又离开了。陈文子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算得清高了。”子张问:“算得仁吗?”孔子说:“不知道,怎么算得仁呢?”
举一反三
-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1)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2)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3)弑(4)齐君(5),陈文子(6)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 [注释](1)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子文是楚国的著名宰相。 (2)三已:三,指多次。已,罢免。 (3)崔子:齐国大夫崔杼(音zhù)曾杀死齐庄公,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应。 (4)弑:地位在下的人杀了地位在上的人。 (5)齐君:即指被崔杼所杀的齐庄公。 (6)陈文子:陈国的大夫,名须无。(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慢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注〕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注释】违:离开。简答题⑴这段文字中孔子分别对子文与陈文子做了和判断。⑵应该怎样理解孔子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答:
- 楚国令尹子文蓄积无度。()
- 令尹子爱财如命,而子文却节俭
- 楚国出名的令尹子文、子玉都是出自楚国哪个大家族?
内容
- 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三”指,“再”指。
- 1
楚成王时期,令尹子文是一个积蓄无度,个性贪婪的人?
- 2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 3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
- 4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陈成子弑简公。孔于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1)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答:________(2)孔子报告无果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