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_____at the highest point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20,000 feet at Mt McKinley in Alaska.
The_____at the highest point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20,000 feet at Mt McKinley in Alaska.
Frankie: Then Mt. McKinley isn't ______ Mt. Everest? Paul: That's right, Frankie. Mt. Everest is taller than Mt. McKinley.
Frankie: Then Mt. McKinley isn't ______ Mt. Everest? Paul: That's right, Frankie. Mt. Everest is taller than Mt. McKinley.
Frankie: Then Mt. McKinley isn't ______ Mt. Everest? Paul: That's right, Frankie. Mt. Everest is taller than Mt. McKinley. A: the tallest B: as tall as C: the tall
Frankie: Then Mt. McKinley isn't ______ Mt. Everest? Paul: That's right, Frankie. Mt. Everest is taller than Mt. McKinley. A: the tallest B: as tall as C: the tall
补充练习 EDGEWOOD—Everymorning at Dixie Heights High school, customers pour into a special experiment:the district’s first coffee shop run mostly by students with special learningneeds. Wellbefore classes start, students and teachers order Lattes, Cappuccinos and HotChocolates. Then, during the first period, teachers call in orders on theirroom phones, and students make deliveries. Byclosing time at 9.20 a.m., the shop usually sells 90drinks. “Whoevermade the chi tea, Ms. Schatzman says it was good,” Christy McKinley, a secondyear st
补充练习 EDGEWOOD—Everymorning at Dixie Heights High school, customers pour into a special experiment:the district’s first coffee shop run mostly by students with special learningneeds. Wellbefore classes start, students and teachers order Lattes, Cappuccinos and HotChocolates. Then, during the first period, teachers call in orders on theirroom phones, and students make deliveries. Byclosing time at 9.20 a.m., the shop usually sells 90drinks. “Whoevermade the chi tea, Ms. Schatzman says it was good,” Christy McKinley, a secondyear st
十九世纪:高关税政策助推美国制造业崛起 美国独立后,以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5或1757—1804)为代表的北方工业利益集团希望通过贸易保护来保护本国的幼稚制造业,而以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为代表的南方种植园主利益集团则希望通过自由贸易确保农产品的出口。两派就是否征收关税展开了激烈的论辩,但在英国对美国实施技术限制和军事威胁的情形下,两派达成征收关税的共识,并于1789年由国会通过了《1789年关税法》(Tariff Act of 1789),对所有进口货物征收关税,但征收的平均税率不足10%。 1791年,作为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其提交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中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幼稚产业理论,他驳斥了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1723—1790)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如果美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美国基础薄弱的制造业必然会被冲击,而美国的产业只能被限制在农业范畴,因此,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极端情况下可以禁止进口,来保护国内刚起步的制造业。 汉密尔顿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奠定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思想基础。 1812年,英美战争(1812—1815)爆发,为满足战时支出增加的需要,美国将关税税率提高了一倍,大概为20%左右。战时形成的关税保护,虽然使美国的经济受到影响,但却使美国大量的商业资本转换为产业资本,促进了美国制造业的初步发展。意识到高关税对本国工业发展的保护效应后,美国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关税壁垒,在1816年通过的新关税法中,将关税税率提高到35%左右,到1820年,美国制成品的平均关税水平达到40%。 此后,南北双方围绕着高额关税展开了激烈斗争,美国的关税税率在40%上下波动。关税冲突也是导致南北战争(1861—1865)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期间,德裔经济学家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受到美国贸易保护实践启发,提出了一套针对落后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对美国以及20世纪的日本、韩国等国的经济独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北战争期间及之后,时任总统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实施了其经济顾问亨利凯里(Henry Charles Carey,1793—1879)的经济政策纲领。亨利凯里继承并发扬了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思想,并把自己的经济政策纲领命名为“美国体系”,以显著区分于宣扬自由贸易主义的“英国体系”。所谓“美国体系”就是通过高关税、建设基础设施等措施保护本国纺织、钢铁等支柱工业,同时注重差别关税,对本国不生产的咖啡与茶叶等进口产品予免税或减税。这一政策目的在于全面保护本国的支柱产业和幼稚产业。 南北战争结束后,代表北方工业利益集团的共和党连续执政,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美国得以延续,并成为美国基本国策。 进入20世纪,随着工业实力的强大,美国开始转向当年英国的自由贸易策略并短暂降低过关税,但由于一战和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再度增加了整体关税。 1930年通过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成为美国历史上税率最高的关税法令,令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从38%上升至48%,不仅工业制成品,农业品也得到了保护。这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多国参与的贸易战,并且也是世界经济史上唯一一次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战,导致全球贸易量在1929年到1933年间降幅达25%,贸易保护的恶性竞争使全球经济进一步下滑。 从政策构成看,这一阶段美国对本国产业的贸易保护主要是以高额关税为主,并以对外商投资限制、财政补贴等政策为辅。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工业制成品关税税率远超英国和德国。从政策实际效果看,美国实施的一系列保护主义法案,大大限制了英国和德国等其他工业国对美国的出口,对本国工业化的发展及新兴产业的诞生和产业竞争力提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如遇刺身亡的第25任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William McKinley,1843—1901)所说,“美国成了世界第一工业生产国,盖源于我们坚持了几十年的保护关税政策”。 试分析: 美国采用的关税政策属于保护贸易政策还是自由贸易政策? 该政策的实施为美国带来了哪些成效?
十九世纪:高关税政策助推美国制造业崛起 美国独立后,以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5或1757—1804)为代表的北方工业利益集团希望通过贸易保护来保护本国的幼稚制造业,而以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为代表的南方种植园主利益集团则希望通过自由贸易确保农产品的出口。两派就是否征收关税展开了激烈的论辩,但在英国对美国实施技术限制和军事威胁的情形下,两派达成征收关税的共识,并于1789年由国会通过了《1789年关税法》(Tariff Act of 1789),对所有进口货物征收关税,但征收的平均税率不足10%。 1791年,作为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其提交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中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幼稚产业理论,他驳斥了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1723—1790)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如果美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美国基础薄弱的制造业必然会被冲击,而美国的产业只能被限制在农业范畴,因此,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极端情况下可以禁止进口,来保护国内刚起步的制造业。 汉密尔顿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奠定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思想基础。 1812年,英美战争(1812—1815)爆发,为满足战时支出增加的需要,美国将关税税率提高了一倍,大概为20%左右。战时形成的关税保护,虽然使美国的经济受到影响,但却使美国大量的商业资本转换为产业资本,促进了美国制造业的初步发展。意识到高关税对本国工业发展的保护效应后,美国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关税壁垒,在1816年通过的新关税法中,将关税税率提高到35%左右,到1820年,美国制成品的平均关税水平达到40%。 此后,南北双方围绕着高额关税展开了激烈斗争,美国的关税税率在40%上下波动。关税冲突也是导致南北战争(1861—1865)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期间,德裔经济学家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受到美国贸易保护实践启发,提出了一套针对落后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对美国以及20世纪的日本、韩国等国的经济独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北战争期间及之后,时任总统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实施了其经济顾问亨利凯里(Henry Charles Carey,1793—1879)的经济政策纲领。亨利凯里继承并发扬了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思想,并把自己的经济政策纲领命名为“美国体系”,以显著区分于宣扬自由贸易主义的“英国体系”。所谓“美国体系”就是通过高关税、建设基础设施等措施保护本国纺织、钢铁等支柱工业,同时注重差别关税,对本国不生产的咖啡与茶叶等进口产品予免税或减税。这一政策目的在于全面保护本国的支柱产业和幼稚产业。 南北战争结束后,代表北方工业利益集团的共和党连续执政,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美国得以延续,并成为美国基本国策。 进入20世纪,随着工业实力的强大,美国开始转向当年英国的自由贸易策略并短暂降低过关税,但由于一战和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再度增加了整体关税。 1930年通过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成为美国历史上税率最高的关税法令,令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从38%上升至48%,不仅工业制成品,农业品也得到了保护。这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多国参与的贸易战,并且也是世界经济史上唯一一次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战,导致全球贸易量在1929年到1933年间降幅达25%,贸易保护的恶性竞争使全球经济进一步下滑。 从政策构成看,这一阶段美国对本国产业的贸易保护主要是以高额关税为主,并以对外商投资限制、财政补贴等政策为辅。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工业制成品关税税率远超英国和德国。从政策实际效果看,美国实施的一系列保护主义法案,大大限制了英国和德国等其他工业国对美国的出口,对本国工业化的发展及新兴产业的诞生和产业竞争力提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如遇刺身亡的第25任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William McKinley,1843—1901)所说,“美国成了世界第一工业生产国,盖源于我们坚持了几十年的保护关税政策”。 试分析: 美国采用的关税政策属于保护贸易政策还是自由贸易政策? 该政策的实施为美国带来了哪些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