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31 问题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 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 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 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 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 2022-05-31 问题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 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 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 C: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内心反省,心致良知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 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 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 C: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内心反省,心致良知

  • 2022-05-30 问题

    北宋至明朝中期,理学不断发展。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 A: 物皆有理,格物致知 B: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 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北宋至明朝中期,理学不断发展。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 A: 物皆有理,格物致知 B: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 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 2022-05-30 问题

    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A: 万物的本原 B: 探究天理的途径 C: 儒家的纲常伦纪 D: 发明本心

    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A: 万物的本原 B: 探究天理的途径 C: 儒家的纲常伦纪 D: 发明本心

  • 2022-06-05 问题

    下列基本观点倾向于维新派的是( )。 A: “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 “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也” C: “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下列基本观点倾向于维新派的是( )。 A: “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 “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也” C: “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2022-05-30 问题

    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A: A万物的本原 B: B探究天理的途径 C: C儒家的纲常伦纪 D: D发明本心

    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A: A万物的本原 B: B探究天理的途径 C: C儒家的纲常伦纪 D: D发明本心

  • 2022-06-01 问题

    朱熹从鹅湖参加学术辩论凯旋时,途经武夷山分水关,赋诗一首《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意思指朱、陆二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并且呈“西东”鼎立。流有万千,其源为一,基础都是儒学,都沿袭着孔孟的认识论和封建伦理道德观,所以说“合处同”,也就是说他们相同的主张是() A: 格物致知 B: 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C: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朱熹从鹅湖参加学术辩论凯旋时,途经武夷山分水关,赋诗一首《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意思指朱、陆二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并且呈“西东”鼎立。流有万千,其源为一,基础都是儒学,都沿袭着孔孟的认识论和封建伦理道德观,所以说“合处同”,也就是说他们相同的主张是() A: 格物致知 B: 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C: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 2022-06-15 问题

    近代著名思想家冯桂芬曾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下列主张或观点与之不同的是 A: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及 B: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C: 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D: 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近代著名思想家冯桂芬曾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下列主张或观点与之不同的是 A: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及 B: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C: 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D: 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 2022-06-01 问题

    朱熹从鹅湖参加学术辩论凯旋时,途经武夷山分水关,赋诗一首《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意思指朱、陆二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并且呈“西东”鼎立。流有万千,其源为一,基础都是儒学,都沿袭着孔孟的认识论和封建伦理道德观,所以说“合处同”,也就是说他们相同的主张是() A: A格物致知 B: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C: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朱熹从鹅湖参加学术辩论凯旋时,途经武夷山分水关,赋诗一首《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意思指朱、陆二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并且呈“西东”鼎立。流有万千,其源为一,基础都是儒学,都沿袭着孔孟的认识论和封建伦理道德观,所以说“合处同”,也就是说他们相同的主张是() A: A格物致知 B: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C: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