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从鹅湖参加学术辩论凯旋时,途经武夷山分水关,赋诗一首《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意思指朱、陆二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并且呈“西东”鼎立。流有万千,其源为一,基础都是儒学,都沿袭着孔孟的认识论和封建伦理道德观,所以说“合处同”,也就是说他们相同的主张是()
A: A格物致知
B: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C: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A: A格物致知
B: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C: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举一反三
- 朱熹从鹅湖参加学术辩论凯旋时,途经武夷山分水关,赋诗一首《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意思指朱、陆二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并且呈“西东”鼎立。流有万千,其源为一,基础都是儒学,都沿袭着孔孟的认识论和封建伦理道德观,所以说“合处同”,也就是说他们相同的主张是() A: A格物致知 B: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C: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 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A: 万物的本原 B: 探究天理的途径 C: 儒家的纲常伦纪 D: 发明本心
- 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A: A万物的本原 B: B探究天理的途径 C: C儒家的纲常伦纪 D: D发明本心
-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 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 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 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 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 C: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内心反省,心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