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批评理性主义“致知”的偏失,他强调人的尊贵品质在于他的“良知良能”,主张人应该从“致知”升华为“致良知”,康德强调:不是上帝制造了像他自己一样自由、平等、博爱的人,而是信奉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需要一个上帝作为其信奉的理性依据,并且这个理性具有超人的上帝属性。在这里,王阳明和康德实际上都()
A: 反对上帝,自觉理性
B: 强调博爱与平等
C: 认识自我的纯粹理性
D: 强调理在先气在后
A: 反对上帝,自觉理性
B: 强调博爱与平等
C: 认识自我的纯粹理性
D: 强调理在先气在后
举一反三
- 司各脱坚持反对托马斯的神学决定论,他强调上帝的本质就是( ),因此上帝的意志要高于上帝的理性。
- 启蒙理性思想家主张 A: 自由 B: 平等 C: 博爱 D: 人类共同本性
- 法国启蒙运动的口号主要有()。 A: 自由 B: 理性 C: 正义 D: 平等 E: 博爱
-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成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A: 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B: 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C: 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D: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