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1)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指出汉代中央官制的名称。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及其成因。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举一反三
- 在中国古代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较多。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故常让其他官员分割宰相职权,以便皇帝施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尚书左右仆射二人及侍中、中书令各二人是当然的宰相,在门下省政事堂办公,非三省长官不得入政事堂……(唐太宗)给他官加上“参预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参知机务”、“同掌机务”等名目,让他们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事。
- 《前唐书》百官志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体。”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①宰相分管事务较多②宰相不被重视③实行宰相集体负责制④三省长官皆为宰相()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前唐书》百官志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体。”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①宰相分管事务较多②宰相不被重视③实行宰相集体负责制④三省长官皆为宰相() A: A①②③ B: B②③④ C: C①③④ D: D①②③④
- 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A: 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 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C: 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 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 书上说在隋唐时期三声的长官都是宰相.到了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另外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