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他人受用圆满,才智过人,我的态度应该是?()
A: 估计他肯定用个人手段而获得利益,没什么可以赞叹的
B: 即使做不到真心随喜也不应该嗔恨嫉妒,观察自己的发心
C: 《因果经》:“欲知前世因,今生受着是。”思维法义
D: 揭发此人的缺点,宣扬他的过失,希望他今后不再获得利养
A: 估计他肯定用个人手段而获得利益,没什么可以赞叹的
B: 即使做不到真心随喜也不应该嗔恨嫉妒,观察自己的发心
C: 《因果经》:“欲知前世因,今生受着是。”思维法义
D: 揭发此人的缺点,宣扬他的过失,希望他今后不再获得利养
举一反三
- 如何通过“观察作害者之自性”修安忍?() A: 如果损害他众乃所有凡夫愚者的本性,那不应该对其生嗔恨心,倘若嗔恨他们,就像烧伤者嗔恨燃烧本性的火一样不应理。 B: 因为众生本性即是佛,他的心是空性与大悲无别的如来藏本面,这种心不可能损害任何众生,他损害我只是偶然性,所以他的本性上没有过失,我们不应该嗔恨他。 C: 如果敌人用棍棒刀**等加害我,那理应嗔恨棍棒,而不应当嗔恨使用棍棒的人。通过这样的理证观察,我们也可以了知,伤害自己的不是使用棍棒者,而是他的嗔恨心。
- 随喜赞叹敌人的功德具足哪些特点?() A: “唯乐”:从暂时究竟、今生来世等各方面观察,它是自他一切快乐的来源。 B: “无性罪”:就本性而言,随喜敌人功德的安乐,在佛陀所制定的罪业中,它既非佛制罪,也非自性罪。 C: “诸佛皆称许”:世间妙欲是诸佛菩萨、高僧大德、传承上师所呵斥的,而随喜的快乐,却是他们都悦意赞叹的。 D: “摄他法”:随喜别人的快乐,就是在利益众生。因为利益众生主要是六度四摄,而随喜赞叹敌人的功德,别人知道你无有嫉妒,会起信心,属于四摄中的“爱语”方便。
- 应该如何断除贪嗔痴等烦恼?() A: 用正知正念来对治 B: 观察三门,了知其烦恼的危害性 C: 嗔恨心用慈悲心来对治 D: 贪心以不净观来对治 E: 愚痴心用缘起空性来对治 F: 嫉妒心用平等心或自他交换来对治 G: 傲慢心以摧毁我执来对治
-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这句话的含义
- 出现人际冲突怎么应对为好? A: 以嗔恨对嗔恨 B: 鄙视、压制他 C: 不理会他的攻击 D: 用慈悲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