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治理是采取“人治”还是“法治”的争论中,儒家主张“人治”理论。孔子曾言:“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
举一反三
- “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入”所反映的是() A: 有治人无治法 B: 有治法无治人 C: 人治、法治统一论 D: 有治法然后有治人
- 《荀子•君道》记载: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这表明荀子()。 A: 倡导礼法并施 B: 强调君主专制 C: 主张重视人治 D: 具有法治精神
-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在此倡导的是() A: 推行体现民众意志的法治 B: 明确和强化法治的严肃性 C: 树立统一的“天下之法” D: 法治与人治有机结合起来
- 法家针对“礼治”中的“人治”,提出()。 A: A任法而不任贤 B: B治国的关键是法 C: C贤君无好法就治理不好国家 D: D庸君有好法就能治理好国家
- 下列关于法治与人治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 法治强调法律至上,人治主张人高于法、权大于法 B: 法治注重普遍性、平等性、稳定性,人治具有较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C: 法治重视“多数人之治”,人治往往专断 D: 法治就是只服从法律,人治要服从统治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