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课文《丑石》中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是什么意思?
《丑石》这篇文章通过记叙一块相貌极丑而科学价值很高的陨石,先被冷落、后经专家发现被视为珍宝的一段趣事,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哲理:“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对此,我颇有异议.丑石在文中不过是象征性事物.对于丑石来说,它的丑是外在的,而它的美是内在的.说它丑之极是可以的,说它美之极也无可非议,这只是从不同角度看待罢了.但是,丑之极并非美之极.不能说,发现了丑石的内在美,它的外在丑就不存在了,或者说丑就转化成了美.丑石没有变,它从天上落下来的那一天起,就是那么一副相貌——丑之极;也是从那一天起,它就内涵了巨大的价值——美之极.尽管人们厌恶它,它也没有为取宠于人而美化自己的相貌,也没有因自身价值不被发现而改变它陨石的本质.它始终如一:丑的外表、美的本质.然而,在人们眼中“丑”了几百年的丑石是怎样“美”起来的呢?那是因为人们心中的丑石变了.原先人们只知道它外形丑,而今发现了它的内在美,而这美的比重在人们的心目中远远压倒了丑,所以,丑石给人们的印象是:丑石不丑,反而美.这倒说明了一点:内在美不是外在丑所能限制、掩盖和替代的.人们爱事物的内在美远远超出对其外表美的追求.丑石是丑与美的结合体,无知的人只看到它的丑,却没有或者说没有能力去发掘它潜在的美,这是很可悲的.真正聪明的人,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就能够通过它的丑的外貌洞察它美的本质,这正是唯物辨证法的胜利.然而,由此引出个“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结论,却又陷入了形而上学.如果说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块丑石,而是一块美之极的宝石,当然它的价值也是很高的,那怎样评价它呢?很明显,“丑到极处”并非“美到极处”.同样,“美到极处”也不一定“丑到极处”.判断一个事物是美是丑,必须挖掘它的精髓来辨别,岂能停留在表面?我们评价丑石是这样,对待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不都应该这样吗?
举一反三
内容
- 0
【单选题】刘熙载在《艺概》中写道:“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里所说的“丑”实际上是指 A. 极丑便是极美 B. 一种不规则的美 C. 美丑都是相对的 D. 艺术美离不开生活丑
- 1
刘熙载:“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结合这句话谈谈中国古典美学中丑的审美意义。(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
- 2
( )作品里,贾平凹写到“极丑之物”也是“美到极处”。 A: 《六棵树》 B: 《拴马桩》 C: 《树佛》 D: 《丑石》
- 3
()作品里,贾平凹写到“极丑之物”也是“美到极处”。
- 4
下面关于艺术的讨论中,能够体现出“大巧若拙”的艺术追求的有: A: 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B: 董其昌:“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书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 C: 郑板桥:“东坡胸次,其造化之炉冶乎?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 D: 刘熙载:“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