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的波波玩偶实验得到的结论有哪些?
A: 观察到成人模特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即便没有成人模特在场,也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B: 观察到非攻击性行为模特的儿童比观察到攻击性模特的组和对照组的攻击性行为少得多
C: 儿童模仿同性行为比模仿异性行为要多得多
D: 男孩的攻击性要比女孩强
A: 观察到成人模特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即便没有成人模特在场,也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B: 观察到非攻击性行为模特的儿童比观察到攻击性模特的组和对照组的攻击性行为少得多
C: 儿童模仿同性行为比模仿异性行为要多得多
D: 男孩的攻击性要比女孩强
举一反三
- 波波玩偶实验中的控制组是? 目击了攻击性成人榜样行为儿童|目击了非攻击性成人榜样行为的儿童|没有观察任何榜样的儿童|实施攻击性行为的成人榜样
- 波波玩偶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于1961年进行的关于攻击性暴力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实验。他在1963年和1965年又对此专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波波玩偶是与儿童体形接近的一种充气玩具。波波玩偶实验对于班杜拉研究观察学习、创建其社会学习理论起了关键作用。()在该实验中,班杜拉选用儿童作为实验对象,因为通常儿童很少有社会条件反射。班杜拉试图使儿童分别受到成人榜样的攻击性行为与非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然后将这些儿童置于没有成人榜样的新环境中,以观察他们是否模仿了成人榜样的攻击性行为与非攻击性行为。()班杜拉为这个实验制定了4个假设:(1)目击了攻击性成人榜样行为的儿童,将试图模仿或实施类似的攻击性行为,即使榜样不在现场。此外,他相信这些孩子的行为将会与那些目击了非攻击性成人榜样行为的儿童以及没有观察任何榜样的儿童大为不同。(2)榜样不在现场时,目击了非攻击性成人榜样行为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攻击性行为,将不仅少于目击了攻击性成人榜样行为的儿童,而且少于没有观察任何榜样的儿童。(3)儿童将更乐于模仿同性榜样的行为,因为儿童通常更为认同同性的成人与家长。(4)由于攻击性行为更多地具有男性A.()实地实验()B.()实验室实验()C.()单因素实验设计()D.()多因素实验设计
- 中国大学MOOC: 【阅读材料】波波玩偶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于1961年进行的关于攻击性暴力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实验。他在1963年和1965年又对此专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波波玩偶是与儿童体形接近的一种充气玩具。波波玩偶实验对于班杜拉研究观察学习、创建其社会学习理论起了关键作用。在该实验中,班杜拉选用儿童作为实验对象,因为通常儿童很少有社会条件反射。班杜拉试图使儿童分别受到成人榜样的攻击性行为与非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然后将这些儿童置于没有成人榜样的新环境中,以观察他们是否模仿了成人榜样的攻击性行为与非攻击性行为。 班杜拉为这个实验制定了4个假设:(1)目击了攻击性成人榜样行为的儿童,将试图模仿或实施类似的攻击性行为,即使榜样不在现场。此外,他相信这些孩子的行为将会与那些目击了非攻击性成人榜样行为的儿童以及没有观察任何榜样的儿童大为不同。(2)榜样不在现场时,目击了非攻击性成人榜样行为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攻击性行为,将不仅少于目击了攻击性成人榜样行为的儿童,而且少于没有观察任何榜样的儿童。(3)儿童将更乐于模仿同性榜样的行为,因为儿童通常更为认同同性的成人与家长。(4)由于攻击性行为更多地具有男性化的特征,男孩们将会更乐于展示攻击性行为,尤其是对于目击了富于攻击性的男性榜样的男孩。 在该实验中,班杜拉让斯坦福大学幼儿园年龄介于3-6岁之间的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观看一位榜样殴打一个波波玩偶。控制组、第一实验组和第二实验组各包括24名儿童,分别观看攻击性行为,以及观看非攻击性行为。第一实验组和第二实验组再按性别再次分组。然后再分别观看同性榜样和异性榜样。【图片】(材料来源: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A2%E6%B3%A2%E7%8E%A9%E5%81%B6%E5%AE%9E%E9%AA%8C) 问: 该实验(设计)属于
- 简述攻击性影片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A: 攻击性行为频繁 B: 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 C: 攻击性行为表现以身体动作为主 D: 存在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