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04
    材料一:从三国到南北朝,主要是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这一制度规定设“中正“官负责考察,品评和推荐人才。后来中正官由世族豪门把持,他们评价人才实际只注重门第。世族弟子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世代垄断高官显位。
  • (1)据材料一“从三国到南北朝,主要是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这一制度规定设‘中正’官负责考察,品评和推荐人才.后来中正官由世族豪门把持,他们评价人才实际只注重门第.世族弟子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世代垄断高官显位.”可知,科举制度最早产生于隋朝,废除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2)对比材料一“后来中正官由世族豪门把持,他们评价人才实际只注重门第.世族弟子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世代垄断高官显位.”材料二“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开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在唐朝存在近300年间,几乎年年举行科举考试,录取总数超过3万人,仅进士科就录取6000多的.科举成为唐朝选拔官员最重要的方式.”可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实际只注重门第.科举制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成为唐朝选拔官员最重要的方式.(3)“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说明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皇帝.科举制度的实行,改善了用人制度,笼络了人才,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4)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时期,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开武举,亲自面试学生.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实行科举制度,便于在全社会选拔人才,扩大的人才的社会基础,有利于人才参政议政.科举制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故答案为:(1)隋朝.(2)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实际只注重门第.科举制: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成为唐朝选拔官员最重要的方式.(3)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皇帝.科举制度的实行,改善了用人制度,笼络了人才,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4)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内容

    • 0

      中正之官

    • 1

      九品中正制发展到西晋以后,中正考评士人,主要看重()①才能②家世③品德④门第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 2

      魏晋南北朝时期评价、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是()。 A: 荐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世袭制

    • 3

      中正之官是

    • 4

      “中正之官”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