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絺綌
B: 葛
C: 后稷
D: 文、武之德
举一反三
- 材料1: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材料2:孔子曰:吾以《葛覃》得祗初之詩,民性固然,見其美,必欲反其本,夫葛之見歌也,則以絺綌之故也,后稷之見貴也,則以文、武之德也。吾以《甘棠》得宗廟之敬,民性固然,甚貴其人,必敬其位,悅其人,必好其所為,惡其人者亦然。【吾以《木瓜》得】幣帛之不可去也,民性固然,其隱志必有以揄也。其言有所載而後納,或前之而後交,人不可干也。——上博簡《孔子詩論》 材料3:文振問“思無邪”,曰:“人言夫子刪詩,看來只是採得許多詩,夫子不曾刪去,往往只是刊定而已。聖人當來刊定,好底詩,便要吟咏,興發人之善心;不好底詩,便要起人羞惡之心,皆要人‘思無邪’。蓋‘思無邪’是《魯頌》中一語,聖人却言‘三百篇’《詩》,惟《魯頌》中一言足以盡之。”(時舉) ——【宋】朱熹《朱子語類》关于《诗》,根据材料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原有三千多篇 B: 孔子删至三百零五篇 C: 是用来记史事、抒发情感的 D: 孔子曾为之配乐演唱
- 材料1: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材料2:孔子曰:吾以《葛覃》得祗初之詩,民性固然,見其美,必欲反其本,夫葛之見歌也,則以絺綌之故也,后稷之見貴也,則以文、武之德也。吾以《甘棠》得宗廟之敬,民性固然,甚貴其人,必敬其位,悅其人,必好其所為,惡其人者亦然。【吾以《木瓜》得】幣帛之不可去也,民性固然,其隱志必有以揄也。其言有所載而後納,或前之而後交,人不可干也。——上博簡《孔子詩論》 材料3:文振問“思無邪”,曰:“人言夫子刪詩,看來只是採得許多詩,夫子不曾刪去,往往只是刊定而已。聖人當來刊定,好底詩,便要吟咏,興發人之善心;不好底詩,便要起人羞惡之心,皆要人‘思無邪’。蓋‘思無邪’是《魯頌》中一語,聖人却言‘三百篇’《詩》,惟《魯頌》中一言足以盡之。”(時舉) ——【宋】朱熹《朱子語類》朱子认为孔子是如何解诗的? A: 发人善心 B: 起人羞恶之心 C: 使人思想无邪念 D: 删掉无用诗
- 材料1: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材料2:孔子曰:吾以《葛覃》得祗初之詩,民性固然,見其美,必欲反其本,夫葛之見歌也,則以絺綌之故也,后稷之見貴也,則以文、武之德也。吾以《甘棠》得宗廟之敬,民性固然,甚貴其人,必敬其位,悅其人,必好其所為,惡其人者亦然。【吾以《木瓜》得】幣帛之不可去也,民性固然,其隱志必有以揄也。其言有所載而後納,或前之而後交,人不可干也。——上博簡《孔子詩論》 材料3:文振問“思無邪”,曰:“人言夫子刪詩,看來只是採得許多詩,夫子不曾刪去,往往只是刊定而已。聖人當來刊定,好底詩,便要吟咏,興發人之善心;不好底詩,便要起人羞惡之心,皆要人‘思無邪’。蓋‘思無邪’是《魯頌》中一語,聖人却言‘三百篇’《詩》,惟《魯頌》中一言足以盡之。”(時舉) ——【宋】朱熹《朱子語類》关于孔子解《葛覃》《甘棠》《木瓜》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人性中“报本返始”的观点来解释 B: 认为尊敬某人必然欣赏他的作为 C: 认为尊敬某人必然尊重他的祖先 D: 认为人的情感需要通过礼仪来表达
- 阅读文献,给下列文字添加现代标点。[br][/br]自古有作詩者有說詩者作詩者雖委巷婦儒無所不可說詩者非明睿特達有鑑識者不能焉竊觀春秋列國卿大夫相遇必賦詩以道志皆非其所作也然以此定臧否知其保家安民延世久促若蓍龜然至吳札觀樂則又能推究王澤之淺深治亂興喪各有美譏何其盛也孔子亦甞曰爲此詩者其知道乎孟子曰固哉高叟之爲詩也是知說詩者聖賢之所不廢也漢興說詩者滋多有說於齊者有說於魯者有說於燕及河間者義訓各異殆數十餘萬言紛不可理而善說之則俱足以解人之頤自此以後作詩者亦多五七言迭興則能說之士又不得不舍古詩而取近代之作論列之此鍾氏詩品之所以興也踵而著說者不可勝數[br][/br] [br][/br](10.0)
- 《唐風·葛生》是一首悼亡詩,其中“夏之日,冬之夜”言時日之長,體現出思者於晝夜之長時思之尤甚,故極之以盡情。
内容
- 0
《唐風·葛生》是一首悼亡詩,其中“夏之日,冬之夜”言時日之長,體現出思者於晝夜之長時思之尤甚,故極之以盡情。 A: 正确 B: 错误
- 1
为以下古文加标点并将之翻译为现代白话文。<br/>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敺魚者獭也為叢敺爵者鸇也為湯武敺民者桀舆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敺矣雖欲無王不可得矣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詩云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
- 2
中国大学MOOC:"《關雎》之詩,見色起心是事情的起因,欲依禮成婚是事情的結果,儒家認為,此由色喻于禮的意義十分重大,可使人的思想、修養達到更高的境界。是所謂“童而皆賢於起初者也”(《孔子詩論》),“童”讀為“終”。";
- 3
《毛诗序》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因此,观诗可以知志。《周南 · 关雎》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的君子之志在于 ( )。
- 4
阅读短文,并回答以下问题。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爲指之不若人也無名之指手之第四指也蓋以其餘指皆有名無名指者非手之用指也雖不疾痛妨害於事猶伸之不遠秦楚爲指之不若人故也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心不若人可惡之大者也而反惡指故曰不知其類也類事也[疏]孟子曰至不知類也○正義曰此章言舍大惡小不知其要憂指忘心不即於道是以君子惡之者也○孟子曰至此之謂不知類也○孟子言今人有第四指爲無名之指曲而不伸且非疾痛有妨害於爲事情也與人能信者則不遠秦楚之路而求信之以爲惡其事之不若人也1給正文加上標點。)2將正文譯成現代漢語。3指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所通何字。4指出一個詞類活用例,說明爲何種活用。5用簡短語言指出此文的論述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