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职教: 被告人甲某,于某年6月18日上午9时,带领幼儿5名外出游玩,走在最后面的一个幼儿乙某(4周岁)失足坠入路旁粪池。甲见状惊惶失措,但不肯跳入粪池中救人,只向行人大声呼救。此时,有一中学生丙某(男,16周岁)路过此处,闻声后立刻跑到粪池边观看,并同甲在附近找一小竹竿,探测粪池深浅,测得水池深约75厘米(半人深),但甲、丙二人均不肯跳入粪池抢救,当幼儿被救上来时,当时已晚,已经停止呼吸。 请问:(1)甲某应否追究刑事责任,为什么? (2)对丙某应如何处理?
举一反三
- 请结合下列案例分析论述不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案情:被告人邹某,女,31岁,某县幼儿教师。某日上午10时,被告人邹某带领4名幼儿外出游玩。走在最后面的一个幼儿李某(男,5岁半)失足掉入路旁粪池。邹见状惊惶失措,但不肯跳入粪池中救人,只向行人大声呼救。此时,有一中学生田某(男,16岁)路过此处,闻声后立刻跑到粪池边观看,并同邹在附近找到一根小竹竿,探测粪池深浅,测得粪水约75公分(半人深),但邹、田二人均不肯跳入粪池内救幼儿,只是一起高呼求救。最后,农民范某闻声赶来跳下粪池抢救,但为时已晚,幼儿被救上来时,已经停止呼吸。
- 被告人李某(女,幼儿园教师)于某日上午带领其执教的幼儿班20名幼儿外出游玩,走在最后面的一名幼儿失足落入路旁的粪池。李某见状惊惶失措,但不肯跳入粪池救人,只向行人大声呼救。此时,一男青年赖某闻讯赶来,找一竹竿约70公分深,但其也不肯跳入粪池救人。最后,一农民赶来跳入粪池救出幼儿,但幼儿已死亡。[br][/br]问:1 对李某应否追究刑事责任,为什麽?[br][/br]2对赖某应否追究刑事责任,为什麽
- 被告人甲某,于某年7月18日上午9时,带领幼儿六名外出游玩,走在最后面的一个幼儿乙某(4周岁)失足坠人路旁下水道。甲见状惊慌失措,但不肯进入下水道救人,只向行人大声呼救。此时,有一中学生丙某(男,17周岁)路过此处,闻声后立刻赶来,并同甲在附近找一小树杆,探测水深,测得水池深约50厘米,但甲、丙二人均不肯进入下水道抢救,当幼儿被救上来时,当时已晚,已经停止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不应负刑事责任 B: 甲是不作为犯罪 C: 甲已经尽力救助,不构成犯罪 D: 丙不构成犯罪
- 被告人甲某,于某年7月18日上午9时,带领幼儿六名外出游玩,走在最后面的一个幼儿乙某(4周岁)失足坠人路旁下水道。甲见状惊慌失措,但不肯进人下水道救人,只向行人大声呼救。此时,有一中学生丙某(男,17周岁)路过此处,闻声后立刻赶来。并同甲在附近找一小树杆,探测水深,测得水池深约50厘米,但甲、丙二人均不肯进入下水道抢救,当幼儿被救上来时,当时已晚,已经停止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不应负刑事责任 B: 甲是不作为犯罪 C: 甲已经尽力救助。不构成犯罪 D: 丙不构成犯罪
- 幼儿园教师甲带领9名幼儿外出游玩,其中幼儿李四(男,5岁半)失足掉入路旁粪池,甲见状向行人大声呼救。路人乙赶来,用竹竿探测粪池约半人深,但甲乙二人均不肯跳入粪池内救李四,只是一起高呼求救。待丙闻声赶来跳下粪池抢救,为时已晚,李四已死亡。则: A: 甲是因其不作为行为构成犯罪 B: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C: 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 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