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中期的汉元帝初元二年,“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曰:‘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忧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汉元帝下诏罪己的思想因素是()
A: 墨家思想
B: 孟子“性善论”
C: 道家思想
D: “天人感应”学说
A: 墨家思想
B: 孟子“性善论”
C: 道家思想
D: “天人感应”学说
举一反三
- 西汉中期的汉元帝初元二年,“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日:‘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优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汉元帝下诏罪己的思想因素是() A: 墨家思想 B: 孟子性善论 C: 道家思想 D: 天人感应学说
-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甚至皇帝经常下诏罪己。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 墨子“兼爱”思想 B: 孟子“性善论” C: 老子“无为”思想 D: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 《汉书·元帝纪》载:“三月壬戌,日有蚀之。诏曰:‘朕战战栗栗,夙夜思过失,不敢荒宁。惟阴阳不调,未烛其咎。’”材料中的思想被称为() A: A大一统 B: B天人感应 C: C罢黜百家 D: D表彰六经
-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的主唱者是 A: 汉元帝 B: 汉元帝、王昭君 C: 王昭君 D: 汉元帝、王昭君、毛延寿
- 《汉书》本纪记载,西汉文帝二年正月诏曰“夫农天下之大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景帝二年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业者也;锦纂组,害女红者也”。对材料正确的理解是() A: 汉初统治者关爱平民百姓 B: 汉初统治者倡导重农抑商 C: 汉初手工业阻碍农业发展 D: 汉初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