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马可大教堂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6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雕像下。
圣马可大教堂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6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雕像下。
圣马可大教堂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6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雕像下。 A: 正确 B: 错误
圣马可大教堂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6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雕像下。 A: 正确 B: 错误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了解() A: 企业拥在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情况 B: 企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 C: 企业变现能力 D: 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 E: 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产生净现金流量的能力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了解() A: 企业拥在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情况 B: 企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 C: 企业变现能力 D: 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 E: 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产生净现金流量的能力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秋兴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注】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A: 本诗写于秋天,身处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 首联写城里千家万户都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 颔联写渔人连续在船上过夜,此时正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 全诗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诗人以动衬静,对静景的描写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秋兴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注】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A: 本诗写于秋天,身处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 首联写城里千家万户都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 颔联写渔人连续在船上过夜,此时正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 全诗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诗人以动衬静,对静景的描写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
海洋新时代呼唤加快建设海洋大国 ——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之际 2019-04-22宣讲家网徐云鹏 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我们向英雄的人民海军致敬,缅怀所有为捍卫祖国海疆而英勇献身的中华优秀儿女!70年历经沧海横流,70年与党风雨同舟,70年从不畏惧对手。1200多次大大小小的作战,海军威名在血与火中铸就。面向未来,人民海军将以更强大的实力固守祖国的万里碧海,为加快建设海洋大国提供坚强的力量支撑。 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狄未斯托克就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历史与现实警示我们,在这个71%被海水覆盖的星球上,所有大国的兴衰都取决于海上。正因为如此,丘吉尔在当选为英国首相后,还经常身着海军的制服;每当世界危机来临时,美国总统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总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在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点缀着数十个港口城市和经济特区。从古代开始,中国就有“舟楫为舆马,巨海化夷庚”的海洋战略和“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海洋意识。现在,海洋仍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和“蓝色粮仓”。今天,我们经略海洋、向海洋进军,既要开发海洋经济,更要向海图强,扩大海洋战略,加快建设海洋大国。 曾经的海洋帝国 虽然华夏文明多以土地为尊,统治者更是以夺城掠地为荣,但中华民族也有悠久的航海历史。公元前219年,秦方士徐巿率领一支满载五谷种子、数千童男童女及工匠的大规模船队驶向东海,为秦始皇寻找仙人和长生仙药,可以算作是一次有组织的海上拓展与探求,但后来结果如何,史上无记载;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绕过印度半岛,直通罗马;三国时期,孙吴政权越过海峡经营台湾,并派遣官吏向西探索新航线;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妈祖海洋文化在千年航海通商史中不断传承升华,成为连接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唐初,刘仁轨将军指挥唐朝水军的170艘战船和13000兵力,与来袭的日本水军1000余艘战船和42000人,在白村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展开殊死决战。尽管史书上只记录“烟焰灼天,海水皆赤”八个字,却足见这是一场凄烈无比的海战,日军几乎全军覆没。此役,确立了唐朝在东亚地区的中心地位……千百年来,中华先民深耕大海、扬帆远航,创造了延绵不息的中华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人讲述“盛唐气象”时,自然绕不过海洋贸易的兴盛。初唐就设立了管理船舶、商人并征税的专门机构。“海外诸国,日以通商”,其中的一条“夷道”,就是从广州出发,经过南海到达波斯湾、红海和东非沿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4000多公里。时至宋元,这条海上丝绸之路更是一派繁荣。 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一艘宋代船只残骸。复原之后,900多年前世界上最大、最坚固、最先进的航海工具惊艳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大船可载1000人,其中水手600人,兵士400人……而在南宋官员的笔记中,大船不仅能够承载数百人以及航行一年所需要的给养,还可以养猪、酿酒,丰富船员的供给保障。 正是伴随日益繁荣的海上贸易,南宋建立了当时世界最强大的海上水师。这支舰队拥有十几种舰艇,其中一种叫“飞虎”的船,已经开始使用螺旋桨推进。装备最好的“福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刃”,易于破浪前进,船上装备了平衡舵、升降舵,在狭窄的海道和多礁石的海区作战游刃有余。同时,船上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系统,装备有弓射火箭、火毯、火蒺藜、霹雳炮、突火枪等火器,而此时此刻的欧洲人还在苦练剑术。 1130年正月十六,宁波港外。金军钻进南宋水师的伏击圈,一触即溃,仓皇北逃。就在金军准备在镇江渡过长江时,韩世忠将军率水师从长江口西上,截断其退路,双方在焦山寺外的江面上激战40天。最终,南宋8000水师将10万金军围在南京东北的“黄天荡”激战。爱国将领韩世忠拒绝了金军以财货名马借道的请求,金军只好用40天时间掘开老鹳河古道,狼狈逃回北方。1161年10月,南宋将领李宝率水师3千、战船120艘,在山东黄岛与金朝皇帝完颜亮指挥的7万水师、600余艘战船展开世界海军史上第一次使用火药兵器的海战,不仅战胜了20多倍于己的金军水师,还俘虏了舰队副统帅完颜家奴。一个月后,又战胜了由完颜亮亲自指挥的金军舰队。自此,金军再也无力南下进犯南宋了。一支强大的水师,决定了南宋王朝的安危,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南宋历代皇帝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鼓励海上贸易的政策,庞大的商船队扬帆出海,频繁往来于黄海、东海、南海,甚至印度洋的各个港口,一直是西太平洋区域最重要的海上势力。 在《元史新编》中,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写道:“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元朝高度重视沟通陆地和海洋,将世界连成一体,鼓励商人从事海上贸易,并给予“所在州县并与除免杂役”的优待,从而掌握了真正的海洋权。元朝强盛的海上事业,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入《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 明朝之初,由于沿海地区屡遭盗寇袭扰,明太祖朱元璋实行“禁海”政策,严格限制私人海上贸易,严重影响了中国与海外的商贸往来。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政权后,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海洋开放政策,取消“海禁”政策,打开国门,面向海洋,不仅鼓励私人海上贸易,还以国家名义组织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特别是将世界各地农产品运回祖国,玉米、花生、红薯、番茄、黄瓜、大蒜等,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1405年7月—1433年4月间,受明成祖委派,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每次出海的船只200多艘,随员总计10万多人,先后访问了30多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每到一国,首先向当地国王、王室和大小首领以及佛教寺院馈赠各色丝绸、瓷器、衣物、金银铜铁器皿等物,传播历法、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医药技术、航海和造船技术等。在东南亚一些地区,建造寺庙的砖瓦、琉璃等都是郑和船队运来的。除了建立藩属关系之外,郑和还奉命调解海外各国之间的纷争。七次大规模的航海,没有占领别国一寸土地,没有掠夺别国一丝财产,没有在别国派驻一兵一卒,更没有轻易用兵,严格执行了永乐皇帝相互尊重、共享太平的外交方针。 1433年4月,在海外漂泊多年的郑和死于古里(印度海滨城市卡里卡特)。这次远航,是中国控制南海辉煌的顶峰,也是退缩与没落的开端。这年8月,明宣宗朱瞻基敕令漳州卫“严通番之禁”,重新回到朱元璋的海禁政策上。明朝廷的海洋政策急剧逆转,从此将制海权拱手相让。1474年,反对郑和远洋的强硬派人物刘大夏当上了兵部尚书,他担心后来的皇帝恢复明成祖的海洋开放政策,就下令把郑和的航海档案《郑和出使水程》烧毁。从此,人们再也无法知道郑和七下西洋的详情了。明王朝再也没有派船远洋航行,一艘艘海船废弃在寂寥的港湾里,任凭风浪啄噬,悄无声息地腐烂着…… 列强来自海上 有数据显示:仅从1840—1940年的100年间,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海上入侵达479次,其中较大规模有84次,舰艇达1860多艘,兵力达47万人。几乎所有的重要港口、港湾岛屿,都曾屡遭外敌蹂躏。外敌海上入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劫难的直接根源。 1511年,觊觎马六甲已久的葡萄牙,终于将其攻下。丢掉了马六甲,使南中国海的大门洞开,西方列强纷至沓来,进行疯狂的掠夺。面对马六甲朝廷的屡次求援,明朝廷除了一再声明要求葡萄牙归还马六甲外,再也没有任何好办法了,大明早已失去了驰救马六甲的能力。 葡萄牙拥有了马六甲,让葡萄牙这个只有20万平方公里土地、230万人口的国家,开启了最“灿烂”的海上帝国历史。在一个多世纪里,依靠其海上霸权,在欧洲保持了无所匹敌的强势。1512年,葡人收买了5个中国船主,开始制定登陆中国的计划。1517年,葡人到达中国东南沿海。1557年,葡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借口,获准暂居广州一个叫澳门的小渔镇,直到442年后的1999年12月20日才归还。1641年,马六甲“易主”新任海上霸主荷兰,继而占领了台湾岛。 实际上,康熙皇帝曾一度解除“海禁”,但开放海岸后,沿海居民与海外交往日益频繁,尤其是在南洋生活和经商的华人群体不断壮大,这就引起了清廷的恐慌,担心汉人会像当年的郑成功一样,在海上建立抗清基地,聚集反清队伍。于是,1716年(康熙56年),清政府再次下令各省商船禁止前往南洋贸易,严防定居南洋的华人返回国内。康熙在开海与禁海问题上的思维模式,持续影响到雍正、乾隆及其朝中的官员,甚至更远。 1824年,英国又正式“掌控”马六甲海峡,从此打通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一度主导了包括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南海区域在内的数百年间的历史走向。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1840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终于敲开了清廷的大门,后八国联军长驱直入北京城。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支持下,英军首领额尔金不仅下令烧毁圆明园及其附属建筑,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还下令允许士兵公开抢劫3天,造成北京皇城和官府大量文物的失窃和损毁,中国文化遭受了空前浩劫,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也更是人类文明史的大劫难。 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东沟海域,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清朝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爆发激战。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首先开炮,镇远舰跟随发炮,紧接着各舰一齐开炮轰击。3分钟后,日军旗舰松岛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火炮一齐怒放。日军第一游击队高速扑向北洋舰队右翼的弱舰超勇号和扬威号,将二舰击毁。旗舰定远号中弹,水师提督丁汝昌受伤,望台和信号索具被毁,信旗无法发出,舰队失去指挥和联络。致远舰全速撞向吉野时,被鱼雷击沉。经远舰继续迎战吉野时中弹起火,后被鱼雷击中沉没。贪生怕死的“济远”管带方伯谦和“广甲”管带吴敬荣逃跑了。只有定远和镇远在顽强战斗,并重创日军旗舰松岛。激战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广甲5艘战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伤亡239人。 损失惨重的北洋水师,“避战保船”退守旅顺、威海基地,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并很快攻占了旅顺。1895年1月20日,日军攻占山东半岛荣成湾后,又向威海发起进攻,旨在与北洋水师决战。 1895年2月,刘公岛外,由20多艘军舰组成的日本联合舰队封锁了出海口,北洋舰队危在旦夕。残存的大部分舰艇失去了航行能力,只能作为固定炮台使用。此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的劝降书,已送达丁汝昌手里,他斩钉截铁表示:“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 2月7日7时38分,日本舰队向刘公岛发起总攻。交战不到一小时,北洋舰队的13艘鱼雷艇和2艘快艇突然从西口冲出(鱼雷艇管带王平等人密谋的逃跑),日军以为向其发起进攻,旗舰立即发出防备信号,舰队迅速向外海退去。岂料,这些鱼雷艇沿着海岸向西全速驶去。日军这才明白:他们逃跑了。于是下令追击,多数被日军击毁或俘虏,只有航速最快的“左队一号”逃到了烟台。丁汝昌在给李鸿章最后的报告中痛心地说:“自雷艇逃后,水陆兵心散乱。”王平一伙民族败类所制造的逃跑和叛变事件,对刘公岛战斗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之后的第4天,丁汝昌自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朝晚期著名的“洋务运动”也彻底破产了。 北洋水师惨败固然与清政府在国力衰微之下不思进取,北洋水师武器装备破旧、弹药补给不足相关,但人的因素——部分官兵畏敌惧战,缺乏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血性,绝不可小觑。交战开始,济远号和广甲号就临阵脱逃了。决战刘公岛时,不但是兵无战心,士无斗志,乘机溃逃,老百姓也慌了,几千名岛民到提督衙门去找丁汝昌,哀求说“你让我们逃跑算了”,军民皆无心抗敌了,诚所谓“哀莫大于心死”。 甲午战争惨败,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对于《马关条约》,至今仍有不明真相的台湾同胞心存抱怨,认为祖国母亲偏心眼儿,同样的儿女,为什么当年要回辽东,而放弃台澎?我们当殖民地,是因为妈妈不喜欢。事实并非如此。原来,在《马关条约》签订6天后,出于自身利益,俄国联合德国、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名,逼迫日本归还了辽东半岛。日本为此深感屈辱,三国干涉还辽也是爆发日俄战争的原因。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了侵略野心,先是强行占领了琉球群岛;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欲望更强烈,随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人民海军走向深蓝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大国发展,必须依托强大的海军紧握治海权。鸦片战争的耻辱、甲午海战的悲歌,近百年的屈辱历史,深刻印证这样一个铁律: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国强则海权强、国弱则海权弱。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海洋主权和海军建设,努力锻造一支与履行我军不同历史时期使命任务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人民海军正由“浅蓝海军”迈向“深蓝海军”。 作为当代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毛泽东同志对国家安全的认识远远不止陆地,同样把深邃的眼光投向了万顷波涛。毛泽东同志对海军建设更是投入了大量心血,提出了很多战略方针,也亲力亲为解决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体现了其炽热的海洋情怀和对建设强大人民海军的期待。 抗日战争时期,驻扎刘公岛的汪伪海军练兵营卫队长郑道济率600余人起义,驾驶1艘军舰、3艘汽船加入八路军,被改编为胶东军区海军支队,成为我们党领导的第一支海上武装力量。消息传到延安后,毛泽东同志非常高兴地对身边的人说:“你们想到没有,日本人被赶走以后,要看好我们国家的东、南大门,就要建立一支我们自己的海军。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开始研究海防、岸防的问题啊!”随后,毛泽东同志指示叶剑英同志成立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海军研究小组”,揭开了筹划海军建设的序幕。 1949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目前形势和1949年的任务》的决议。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能够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此后,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建设海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指示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在发起渡江战役前后,尽快将华东军区海军组建起来。 1949年4月23日,就在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人民海军第一支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正式成立。当时的全部家当只有13个人,外加3辆美式吉普车。 1950年元旦,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海军报》创刊号题词:“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 1953年2月19日上午,毛泽东同志健步登上长江舰,开始了长江考察之旅。其间,毛泽东同志深情地对水兵们讲:“100多年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大都是从海上来的。我们的海岸线这么长,必须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他后来教育大家:“现在太平洋不太平,帝国主义还欺负我们。我们的海军强大了,太平洋就可能太平。”他还说:“干海军就应当爱军舰、爱海岛、爱海洋。”这句话成为海军教育的核心理念被传颂至今。毛泽东同志还应允分别为长江舰和洛阳舰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题词极大地鼓舞了两舰官兵乃至全体海军官兵建设强大海军的信心和决心。两舰官兵们还簇拥在毛泽东同志周围,留下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著名的合影照片。 毛泽东同志还先后两次写信请求苏联斯大林支持人民海军建设,并委派萧劲光率领代表团两赴苏联考察学习。而面对赫鲁晓夫的傲慢,毛泽东同志斩钉截铁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在毛泽东同志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科研工作者、人民海军指战员,从研究仿造起步,一步一步攻克核潜艇总体设计、核反应堆研制等各种难关。1970年12月26日,我国研制的第一代核潜艇建成下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可以设计建造核潜艇的国家,为强化我国的大国地位提供了又一坚实支撑;1982年10月,中国进行了首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88年9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号”战略导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表明中国海军的战略打击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 2008年底,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开始在亚丁湾索马里海盗频发的海域执行护航军事行动。当由“武汉”号、“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出现在距离本土4400海里之遥的非洲之角时,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道:“郑和又回来了!”截至2019年1月,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共为1207批6600余艘次中外船舶护航,不仅使被护船舶和船员免遭海盗的袭击和扣押,有力保障了国际重要贸易航道的安全,更保护了运往索马里的人道主义物资的安全,使苦难中的人民及时获得救助。 世界上早就有专家学者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时代呼唤加快建设海洋大国,海军亦为其提供坚强的力量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1世纪,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为此,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在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理念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正在信心百倍地经略蓝色国土,实现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夙愿。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登上被誉为“中华神盾”的“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实地视察,指导海军建设。 2013年8月23日,习近平主席登上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这是自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第三次视察和指导海军部队。就在这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全海域、全空域打击能力的第一代多用途歼-15舰载战斗机横空出世。 2015年3月26日,沙特等国打击胡塞武装的空袭展开后,也门局势骤然紧张。奉中央军委命令,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暂时中止护航任务,急赴也门分两批将571名中国公民和8名外籍人士安全撤离至吉布提。此次快速、安全的撤侨行动,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美国《纽约时报》发文称,“也门撤离显示中国海军日益扩大的角色”。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海陆统筹,壮大海洋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建设海洋强国再一次吹响了号角。 2017年5月24日,习近平主席视察海军机关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海军是战略性军种,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瞄准世界一流,锐意开拓进取,加快转型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2017年4月26日,首艘国产航空母舰下水,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2017年6月28日,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下水,这是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战舰。如今,媒体用“下饺子”一词来形容海军新装备入列的情形,“中华神盾”“海上多面手”“海上轻骑兵”“海上猛虎”“超级奶妈”等一大批高科技武器装备先后入列海军部队,基本形成了二代为主体、三代为骨干的主战装备体系,中国海军装备现代化掀开了新的篇章。 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人民海军在建设海洋强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使命和任务更加艰巨。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指导和关怀下,人民海军建设加速转型,航迹不断延伸,远海训练突破岛链、大洋砺剑,逐步从沿岸防卫、近岸防御、近海防御向远海护卫转变,实现了海军战斗力的历史性突破,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成为捍卫世界和平与安宁的重要力量。 (来源:宣讲家网站) 问题:根据材料,下列发生于清朝时期的水战是:()
海洋新时代呼唤加快建设海洋大国 ——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之际 2019-04-22宣讲家网徐云鹏 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我们向英雄的人民海军致敬,缅怀所有为捍卫祖国海疆而英勇献身的中华优秀儿女!70年历经沧海横流,70年与党风雨同舟,70年从不畏惧对手。1200多次大大小小的作战,海军威名在血与火中铸就。面向未来,人民海军将以更强大的实力固守祖国的万里碧海,为加快建设海洋大国提供坚强的力量支撑。 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狄未斯托克就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历史与现实警示我们,在这个71%被海水覆盖的星球上,所有大国的兴衰都取决于海上。正因为如此,丘吉尔在当选为英国首相后,还经常身着海军的制服;每当世界危机来临时,美国总统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总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在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点缀着数十个港口城市和经济特区。从古代开始,中国就有“舟楫为舆马,巨海化夷庚”的海洋战略和“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海洋意识。现在,海洋仍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和“蓝色粮仓”。今天,我们经略海洋、向海洋进军,既要开发海洋经济,更要向海图强,扩大海洋战略,加快建设海洋大国。 曾经的海洋帝国 虽然华夏文明多以土地为尊,统治者更是以夺城掠地为荣,但中华民族也有悠久的航海历史。公元前219年,秦方士徐巿率领一支满载五谷种子、数千童男童女及工匠的大规模船队驶向东海,为秦始皇寻找仙人和长生仙药,可以算作是一次有组织的海上拓展与探求,但后来结果如何,史上无记载;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绕过印度半岛,直通罗马;三国时期,孙吴政权越过海峡经营台湾,并派遣官吏向西探索新航线;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妈祖海洋文化在千年航海通商史中不断传承升华,成为连接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唐初,刘仁轨将军指挥唐朝水军的170艘战船和13000兵力,与来袭的日本水军1000余艘战船和42000人,在白村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展开殊死决战。尽管史书上只记录“烟焰灼天,海水皆赤”八个字,却足见这是一场凄烈无比的海战,日军几乎全军覆没。此役,确立了唐朝在东亚地区的中心地位……千百年来,中华先民深耕大海、扬帆远航,创造了延绵不息的中华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人讲述“盛唐气象”时,自然绕不过海洋贸易的兴盛。初唐就设立了管理船舶、商人并征税的专门机构。“海外诸国,日以通商”,其中的一条“夷道”,就是从广州出发,经过南海到达波斯湾、红海和东非沿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4000多公里。时至宋元,这条海上丝绸之路更是一派繁荣。 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一艘宋代船只残骸。复原之后,900多年前世界上最大、最坚固、最先进的航海工具惊艳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大船可载1000人,其中水手600人,兵士400人……而在南宋官员的笔记中,大船不仅能够承载数百人以及航行一年所需要的给养,还可以养猪、酿酒,丰富船员的供给保障。 正是伴随日益繁荣的海上贸易,南宋建立了当时世界最强大的海上水师。这支舰队拥有十几种舰艇,其中一种叫“飞虎”的船,已经开始使用螺旋桨推进。装备最好的“福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刃”,易于破浪前进,船上装备了平衡舵、升降舵,在狭窄的海道和多礁石的海区作战游刃有余。同时,船上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系统,装备有弓射火箭、火毯、火蒺藜、霹雳炮、突火枪等火器,而此时此刻的欧洲人还在苦练剑术。 1130年正月十六,宁波港外。金军钻进南宋水师的伏击圈,一触即溃,仓皇北逃。就在金军准备在镇江渡过长江时,韩世忠将军率水师从长江口西上,截断其退路,双方在焦山寺外的江面上激战40天。最终,南宋8000水师将10万金军围在南京东北的“黄天荡”激战。爱国将领韩世忠拒绝了金军以财货名马借道的请求,金军只好用40天时间掘开老鹳河古道,狼狈逃回北方。1161年10月,南宋将领李宝率水师3千、战船120艘,在山东黄岛与金朝皇帝完颜亮指挥的7万水师、600余艘战船展开世界海军史上第一次使用火药兵器的海战,不仅战胜了20多倍于己的金军水师,还俘虏了舰队副统帅完颜家奴。一个月后,又战胜了由完颜亮亲自指挥的金军舰队。自此,金军再也无力南下进犯南宋了。一支强大的水师,决定了南宋王朝的安危,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南宋历代皇帝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鼓励海上贸易的政策,庞大的商船队扬帆出海,频繁往来于黄海、东海、南海,甚至印度洋的各个港口,一直是西太平洋区域最重要的海上势力。 在《元史新编》中,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写道:“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元朝高度重视沟通陆地和海洋,将世界连成一体,鼓励商人从事海上贸易,并给予“所在州县并与除免杂役”的优待,从而掌握了真正的海洋权。元朝强盛的海上事业,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入《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 明朝之初,由于沿海地区屡遭盗寇袭扰,明太祖朱元璋实行“禁海”政策,严格限制私人海上贸易,严重影响了中国与海外的商贸往来。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政权后,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海洋开放政策,取消“海禁”政策,打开国门,面向海洋,不仅鼓励私人海上贸易,还以国家名义组织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特别是将世界各地农产品运回祖国,玉米、花生、红薯、番茄、黄瓜、大蒜等,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1405年7月—1433年4月间,受明成祖委派,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每次出海的船只200多艘,随员总计10万多人,先后访问了30多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每到一国,首先向当地国王、王室和大小首领以及佛教寺院馈赠各色丝绸、瓷器、衣物、金银铜铁器皿等物,传播历法、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医药技术、航海和造船技术等。在东南亚一些地区,建造寺庙的砖瓦、琉璃等都是郑和船队运来的。除了建立藩属关系之外,郑和还奉命调解海外各国之间的纷争。七次大规模的航海,没有占领别国一寸土地,没有掠夺别国一丝财产,没有在别国派驻一兵一卒,更没有轻易用兵,严格执行了永乐皇帝相互尊重、共享太平的外交方针。 1433年4月,在海外漂泊多年的郑和死于古里(印度海滨城市卡里卡特)。这次远航,是中国控制南海辉煌的顶峰,也是退缩与没落的开端。这年8月,明宣宗朱瞻基敕令漳州卫“严通番之禁”,重新回到朱元璋的海禁政策上。明朝廷的海洋政策急剧逆转,从此将制海权拱手相让。1474年,反对郑和远洋的强硬派人物刘大夏当上了兵部尚书,他担心后来的皇帝恢复明成祖的海洋开放政策,就下令把郑和的航海档案《郑和出使水程》烧毁。从此,人们再也无法知道郑和七下西洋的详情了。明王朝再也没有派船远洋航行,一艘艘海船废弃在寂寥的港湾里,任凭风浪啄噬,悄无声息地腐烂着…… 列强来自海上 有数据显示:仅从1840—1940年的100年间,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海上入侵达479次,其中较大规模有84次,舰艇达1860多艘,兵力达47万人。几乎所有的重要港口、港湾岛屿,都曾屡遭外敌蹂躏。外敌海上入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劫难的直接根源。 1511年,觊觎马六甲已久的葡萄牙,终于将其攻下。丢掉了马六甲,使南中国海的大门洞开,西方列强纷至沓来,进行疯狂的掠夺。面对马六甲朝廷的屡次求援,明朝廷除了一再声明要求葡萄牙归还马六甲外,再也没有任何好办法了,大明早已失去了驰救马六甲的能力。 葡萄牙拥有了马六甲,让葡萄牙这个只有20万平方公里土地、230万人口的国家,开启了最“灿烂”的海上帝国历史。在一个多世纪里,依靠其海上霸权,在欧洲保持了无所匹敌的强势。1512年,葡人收买了5个中国船主,开始制定登陆中国的计划。1517年,葡人到达中国东南沿海。1557年,葡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借口,获准暂居广州一个叫澳门的小渔镇,直到442年后的1999年12月20日才归还。1641年,马六甲“易主”新任海上霸主荷兰,继而占领了台湾岛。 实际上,康熙皇帝曾一度解除“海禁”,但开放海岸后,沿海居民与海外交往日益频繁,尤其是在南洋生活和经商的华人群体不断壮大,这就引起了清廷的恐慌,担心汉人会像当年的郑成功一样,在海上建立抗清基地,聚集反清队伍。于是,1716年(康熙56年),清政府再次下令各省商船禁止前往南洋贸易,严防定居南洋的华人返回国内。康熙在开海与禁海问题上的思维模式,持续影响到雍正、乾隆及其朝中的官员,甚至更远。 1824年,英国又正式“掌控”马六甲海峡,从此打通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一度主导了包括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南海区域在内的数百年间的历史走向。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1840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终于敲开了清廷的大门,后八国联军长驱直入北京城。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支持下,英军首领额尔金不仅下令烧毁圆明园及其附属建筑,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还下令允许士兵公开抢劫3天,造成北京皇城和官府大量文物的失窃和损毁,中国文化遭受了空前浩劫,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也更是人类文明史的大劫难。 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东沟海域,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清朝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爆发激战。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首先开炮,镇远舰跟随发炮,紧接着各舰一齐开炮轰击。3分钟后,日军旗舰松岛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火炮一齐怒放。日军第一游击队高速扑向北洋舰队右翼的弱舰超勇号和扬威号,将二舰击毁。旗舰定远号中弹,水师提督丁汝昌受伤,望台和信号索具被毁,信旗无法发出,舰队失去指挥和联络。致远舰全速撞向吉野时,被鱼雷击沉。经远舰继续迎战吉野时中弹起火,后被鱼雷击中沉没。贪生怕死的“济远”管带方伯谦和“广甲”管带吴敬荣逃跑了。只有定远和镇远在顽强战斗,并重创日军旗舰松岛。激战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广甲5艘战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伤亡239人。 损失惨重的北洋水师,“避战保船”退守旅顺、威海基地,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并很快攻占了旅顺。1895年1月20日,日军攻占山东半岛荣成湾后,又向威海发起进攻,旨在与北洋水师决战。 1895年2月,刘公岛外,由20多艘军舰组成的日本联合舰队封锁了出海口,北洋舰队危在旦夕。残存的大部分舰艇失去了航行能力,只能作为固定炮台使用。此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的劝降书,已送达丁汝昌手里,他斩钉截铁表示:“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 2月7日7时38分,日本舰队向刘公岛发起总攻。交战不到一小时,北洋舰队的13艘鱼雷艇和2艘快艇突然从西口冲出(鱼雷艇管带王平等人密谋的逃跑),日军以为向其发起进攻,旗舰立即发出防备信号,舰队迅速向外海退去。岂料,这些鱼雷艇沿着海岸向西全速驶去。日军这才明白:他们逃跑了。于是下令追击,多数被日军击毁或俘虏,只有航速最快的“左队一号”逃到了烟台。丁汝昌在给李鸿章最后的报告中痛心地说:“自雷艇逃后,水陆兵心散乱。”王平一伙民族败类所制造的逃跑和叛变事件,对刘公岛战斗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之后的第4天,丁汝昌自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朝晚期著名的“洋务运动”也彻底破产了。 北洋水师惨败固然与清政府在国力衰微之下不思进取,北洋水师武器装备破旧、弹药补给不足相关,但人的因素——部分官兵畏敌惧战,缺乏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血性,绝不可小觑。交战开始,济远号和广甲号就临阵脱逃了。决战刘公岛时,不但是兵无战心,士无斗志,乘机溃逃,老百姓也慌了,几千名岛民到提督衙门去找丁汝昌,哀求说“你让我们逃跑算了”,军民皆无心抗敌了,诚所谓“哀莫大于心死”。 甲午战争惨败,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对于《马关条约》,至今仍有不明真相的台湾同胞心存抱怨,认为祖国母亲偏心眼儿,同样的儿女,为什么当年要回辽东,而放弃台澎?我们当殖民地,是因为妈妈不喜欢。事实并非如此。原来,在《马关条约》签订6天后,出于自身利益,俄国联合德国、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名,逼迫日本归还了辽东半岛。日本为此深感屈辱,三国干涉还辽也是爆发日俄战争的原因。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了侵略野心,先是强行占领了琉球群岛;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欲望更强烈,随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人民海军走向深蓝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大国发展,必须依托强大的海军紧握治海权。鸦片战争的耻辱、甲午海战的悲歌,近百年的屈辱历史,深刻印证这样一个铁律: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国强则海权强、国弱则海权弱。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海洋主权和海军建设,努力锻造一支与履行我军不同历史时期使命任务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人民海军正由“浅蓝海军”迈向“深蓝海军”。 作为当代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毛泽东同志对国家安全的认识远远不止陆地,同样把深邃的眼光投向了万顷波涛。毛泽东同志对海军建设更是投入了大量心血,提出了很多战略方针,也亲力亲为解决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体现了其炽热的海洋情怀和对建设强大人民海军的期待。 抗日战争时期,驻扎刘公岛的汪伪海军练兵营卫队长郑道济率600余人起义,驾驶1艘军舰、3艘汽船加入八路军,被改编为胶东军区海军支队,成为我们党领导的第一支海上武装力量。消息传到延安后,毛泽东同志非常高兴地对身边的人说:“你们想到没有,日本人被赶走以后,要看好我们国家的东、南大门,就要建立一支我们自己的海军。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开始研究海防、岸防的问题啊!”随后,毛泽东同志指示叶剑英同志成立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海军研究小组”,揭开了筹划海军建设的序幕。 1949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目前形势和1949年的任务》的决议。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能够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此后,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建设海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指示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在发起渡江战役前后,尽快将华东军区海军组建起来。 1949年4月23日,就在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人民海军第一支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正式成立。当时的全部家当只有13个人,外加3辆美式吉普车。 1950年元旦,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海军报》创刊号题词:“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 1953年2月19日上午,毛泽东同志健步登上长江舰,开始了长江考察之旅。其间,毛泽东同志深情地对水兵们讲:“100多年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大都是从海上来的。我们的海岸线这么长,必须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他后来教育大家:“现在太平洋不太平,帝国主义还欺负我们。我们的海军强大了,太平洋就可能太平。”他还说:“干海军就应当爱军舰、爱海岛、爱海洋。”这句话成为海军教育的核心理念被传颂至今。毛泽东同志还应允分别为长江舰和洛阳舰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题词极大地鼓舞了两舰官兵乃至全体海军官兵建设强大海军的信心和决心。两舰官兵们还簇拥在毛泽东同志周围,留下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著名的合影照片。 毛泽东同志还先后两次写信请求苏联斯大林支持人民海军建设,并委派萧劲光率领代表团两赴苏联考察学习。而面对赫鲁晓夫的傲慢,毛泽东同志斩钉截铁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在毛泽东同志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科研工作者、人民海军指战员,从研究仿造起步,一步一步攻克核潜艇总体设计、核反应堆研制等各种难关。1970年12月26日,我国研制的第一代核潜艇建成下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可以设计建造核潜艇的国家,为强化我国的大国地位提供了又一坚实支撑;1982年10月,中国进行了首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88年9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号”战略导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表明中国海军的战略打击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 2008年底,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开始在亚丁湾索马里海盗频发的海域执行护航军事行动。当由“武汉”号、“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出现在距离本土4400海里之遥的非洲之角时,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道:“郑和又回来了!”截至2019年1月,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共为1207批6600余艘次中外船舶护航,不仅使被护船舶和船员免遭海盗的袭击和扣押,有力保障了国际重要贸易航道的安全,更保护了运往索马里的人道主义物资的安全,使苦难中的人民及时获得救助。 世界上早就有专家学者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时代呼唤加快建设海洋大国,海军亦为其提供坚强的力量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1世纪,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为此,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在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理念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正在信心百倍地经略蓝色国土,实现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夙愿。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登上被誉为“中华神盾”的“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实地视察,指导海军建设。 2013年8月23日,习近平主席登上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这是自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第三次视察和指导海军部队。就在这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全海域、全空域打击能力的第一代多用途歼-15舰载战斗机横空出世。 2015年3月26日,沙特等国打击胡塞武装的空袭展开后,也门局势骤然紧张。奉中央军委命令,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暂时中止护航任务,急赴也门分两批将571名中国公民和8名外籍人士安全撤离至吉布提。此次快速、安全的撤侨行动,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美国《纽约时报》发文称,“也门撤离显示中国海军日益扩大的角色”。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海陆统筹,壮大海洋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建设海洋强国再一次吹响了号角。 2017年5月24日,习近平主席视察海军机关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海军是战略性军种,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瞄准世界一流,锐意开拓进取,加快转型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2017年4月26日,首艘国产航空母舰下水,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2017年6月28日,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下水,这是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战舰。如今,媒体用“下饺子”一词来形容海军新装备入列的情形,“中华神盾”“海上多面手”“海上轻骑兵”“海上猛虎”“超级奶妈”等一大批高科技武器装备先后入列海军部队,基本形成了二代为主体、三代为骨干的主战装备体系,中国海军装备现代化掀开了新的篇章。 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人民海军在建设海洋强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使命和任务更加艰巨。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指导和关怀下,人民海军建设加速转型,航迹不断延伸,远海训练突破岛链、大洋砺剑,逐步从沿岸防卫、近岸防御、近海防御向远海护卫转变,实现了海军战斗力的历史性突破,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成为捍卫世界和平与安宁的重要力量。 (来源:宣讲家网站) 问题:根据材料,下列发生于清朝时期的水战是:()
海洋新时代呼唤加快建设海洋大国 ——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之际 2019-04-22 宣讲家网 徐云鹏 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我们向英雄的人民海军致敬,缅怀所有为捍卫祖国海疆而英勇献身的中华优秀儿女!70年历经沧海横流,70年与党风雨同舟,70年从不畏惧对手。1200多次大大小小的作战,海军威名在血与火中铸就。面向未来,人民海军将以更强大的实力固守祖国的万里碧海,为加快建设海洋大国提供坚强的力量支撑。 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狄未斯托克就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历史与现实警示我们,在这个71%被海水覆盖的星球上,所有大国的兴衰都取决于海上。正因为如此,丘吉尔在当选为英国首相后,还经常身着海军的制服;每当世界危机来临时,美国总统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总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在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点缀着数十个港口城市和经济特区。从古代开始,中国就有“舟楫为舆马,巨海化夷庚”的海洋战略和“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海洋意识。现在,海洋仍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和“蓝色粮仓”。今天,我们经略海洋、向海洋进军,既要开发海洋经济,更要向海图强,扩大海洋战略,加快建设海洋大国。 曾经的海洋帝国 虽然华夏文明多以土地为尊,统治者更是以夺城掠地为荣,但中华民族也有悠久的航海历史。公元前219年,秦方士徐巿率领一支满载五谷种子、数千童男童女及工匠的大规模船队驶向东海,为秦始皇寻找仙人和长生仙药,可以算作是一次有组织的海上拓展与探求,但后来结果如何,史上无记载;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绕过印度半岛,直通罗马;三国时期,孙吴政权越过海峡经营台湾,并派遣官吏向西探索新航线;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妈祖海洋文化在千年航海通商史中不断传承升华,成为连接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唐初,刘仁轨将军指挥唐朝水军的170艘战船和13000兵力,与来袭的日本水军1000余艘战船和42000人,在白村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展开殊死决战。尽管史书上只记录“烟焰灼天,海水皆赤”八个字,却足见这是一场凄烈无比的海战,日军几乎全军覆没。此役,确立了唐朝在东亚地区的中心地位……千百年来,中华先民深耕大海、扬帆远航,创造了延绵不息的中华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人讲述“盛唐气象”时,自然绕不过海洋贸易的兴盛。初唐就设立了管理船舶、商人并征税的专门机构。“海外诸国,日以通商”,其中的一条“夷道”,就是从广州出发,经过南海到达波斯湾、红海和东非沿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4000多公里。时至宋元,这条海上丝绸之路更是一派繁荣。 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一艘宋代船只残骸。复原之后,900多年前世界上最大、最坚固、最先进的航海工具惊艳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大船可载1000人,其中水手600人,兵士400人……而在南宋官员的笔记中,大船不仅能够承载数百人以及航行一年所需要的给养,还可以养猪、酿酒,丰富船员的供给保障。 正是伴随日益繁荣的海上贸易,南宋建立了当时世界最强大的海上水师。这支舰队拥有十几种舰艇,其中一种叫“飞虎”的船,已经开始使用螺旋桨推进。装备最好的“福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刃”,易于破浪前进,船上装备了平衡舵、升降舵,在狭窄的海道和多礁石的海区作战游刃有余。同时,船上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系统,装备有弓射火箭、火毯、火蒺藜、霹雳炮、突火枪等火器,而此时此刻的欧洲人还在苦练剑术。 1130年正月十六,宁波港外。金军钻进南宋水师的伏击圈,一触即溃,仓皇北逃。就在金军准备在镇江渡过长江时,韩世忠将军率水师从长江口西上,截断其退路,双方在焦山寺外的江面上激战40天。最终,南宋8000水师将10万金军围在南京东北的“黄天荡”激战。爱国将领韩世忠拒绝了金军以财货名马借道的请求,金军只好用40天时间掘开老鹳河古道,狼狈逃回北方。1161年10月,南宋将领李宝率水师3千、战船120艘,在山东黄岛与金朝皇帝完颜亮指挥的7万水师、600余艘战船展开世界海军史上第一次使用火药兵器的海战,不仅战胜了20多倍于己的金军水师,还俘虏了舰队副统帅完颜家奴。一个月后,又战胜了由完颜亮亲自指挥的金军舰队。自此,金军再也无力南下进犯南宋了。一支强大的水师,决定了南宋王朝的安危,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南宋历代皇帝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鼓励海上贸易的政策,庞大的商船队扬帆出海,频繁往来于黄海、东海、南海,甚至印度洋的各个港口,一直是西太平洋区域最重要的海上势力。 在《元史新编》中,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写道:“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元朝高度重视沟通陆地和海洋,将世界连成一体,鼓励商人从事海上贸易,并给予“所在州县并与除免杂役”的优待,从而掌握了真正的海洋权。元朝强盛的海上事业,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入《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 明朝之初,由于沿海地区屡遭盗寇袭扰,明太祖朱元璋实行“禁海”政策,严格限制私人海上贸易,严重影响了中国与海外的商贸往来。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政权后,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海洋开放政策,取消“海禁”政策,打开国门,面向海洋,不仅鼓励私人海上贸易,还以国家名义组织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特别是将世界各地农产品运回祖国,玉米、花生、红薯、番茄、黄瓜、大蒜等,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1405年7月—1433年4月间,受明成祖委派,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每次出海的船只200多艘,随员总计10万多人,先后访问了30多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每到一国,首先向当地国王、王室和大小首领以及佛教寺院馈赠各色丝绸、瓷器、衣物、金银铜铁器皿等物,传播历法、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医药技术、航海和造船技术等。在东南亚一些地区,建造寺庙的砖瓦、琉璃等都是郑和船队运来的。除了建立藩属关系之外,郑和还奉命调解海外各国之间的纷争。七次大规模的航海,没有占领别国一寸土地,没有掠夺别国一丝财产,没有在别国派驻一兵一卒,更没有轻易用兵,严格执行了永乐皇帝相互尊重、共享太平的外交方针。 1433年4月,在海外漂泊多年的郑和死于古里(印度海滨城市卡里卡特)。这次远航,是中国控制南海辉煌的顶峰,也是退缩与没落的开端。这年8月,明宣宗朱瞻基敕令漳州卫“严通番之禁”,重新回到朱元璋的海禁政策上。明朝廷的海洋政策急剧逆转,从此将制海权拱手相让。1474年,反对郑和远洋的强硬派人物刘大夏当上了兵部尚书,他担心后来的皇帝恢复明成祖的海洋开放政策,就下令把郑和的航海档案《郑和出使水程》烧毁。从此,人们再也无法知道郑和七下西洋的详情了。明王朝再也没有派船远洋航行,一艘艘海船废弃在寂寥的港湾里,任凭风浪啄噬,悄无声息地腐烂着…… 列强来自海上 有数据显示:仅从1840—1940年的100年间,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海上入侵达479次,其中较大规模有84次,舰艇达1860多艘,兵力达47万人。几乎所有的重要港口、港湾岛屿,都曾屡遭外敌蹂躏。外敌海上入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劫难的直接根源。 1511年,觊觎马六甲已久的葡萄牙,终于将其攻下。丢掉了马六甲,使南中国海的大门洞开,西方列强纷至沓来,进行疯狂的掠夺。面对马六甲朝廷的屡次求援,明朝廷除了一再声明要求葡萄牙归还马六甲外,再也没有任何好办法了,大明早已失去了驰救马六甲的能力。 葡萄牙拥有了马六甲,让葡萄牙这个只有20万平方公里土地、230万人口的国家,开启了最“灿烂”的海上帝国历史。在一个多世纪里,依靠其海上霸权,在欧洲保持了无所匹敌的强势。1512年,葡人收买了5个中国船主,开始制定登陆中国的计划。1517年,葡人到达中国东南沿海。1557年,葡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借口,获准暂居广州一个叫澳门的小渔镇,直到442年后的1999年12月20日才归还。1641年,马六甲“易主”新任海上霸主荷兰,继而占领了台湾岛。 实际上,康熙皇帝曾一度解除“海禁”,但开放海岸后,沿海居民与海外交往日益频繁,尤其是在南洋生活和经商的华人群体不断壮大,这就引起了清廷的恐慌,担心汉人会像当年的郑成功一样,在海上建立抗清基地,聚集反清队伍。于是,1716年(康熙56年),清政府再次下令各省商船禁止前往南洋贸易,严防定居南洋的华人返回国内。康熙在开海与禁海问题上的思维模式,持续影响到雍正、乾隆及其朝中的官员,甚至更远。 1824年,英国又正式“掌控”马六甲海峡,从此打通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一度主导了包括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南海区域在内的数百年间的历史走向。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1840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终于敲开了清廷的大门,后八国联军长驱直入北京城。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支持下,英军首领额尔金不仅下令烧毁圆明园及其附属建筑,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还下令允许士兵公开抢劫3天,造成北京皇城和官府大量文物的失窃和损毁,中国文化遭受了空前浩劫,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也更是人类文明史的大劫难。 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东沟海域,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清朝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爆发激战。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首先开炮,镇远舰跟随发炮,紧接着各舰一齐开炮轰击。3分钟后,日军旗舰松岛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火炮一齐怒放。日军第一游击队高速扑向北洋舰队右翼的弱舰超勇号和扬威号,将二舰击毁。旗舰定远号中弹,水师提督丁汝昌受伤,望台和信号索具被毁,信旗无法发出,舰队失去指挥和联络。致远舰全速撞向吉野时,被鱼雷击沉。经远舰继续迎战吉野时中弹起火,后被鱼雷击中沉没。贪生怕死的“济远”管带方伯谦和“广甲”管带吴敬荣逃跑了。只有定远和镇远在顽强战斗,并重创日军旗舰松岛。激战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广甲5艘战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伤亡239人。 损失惨重的北洋水师,“避战保船”退守旅顺、威海基地,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并很快攻占了旅顺。1895年1月20日,日军攻占山东半岛荣成湾后,又向威海发起进攻,旨在与北洋水师决战。 1895年2月,刘公岛外,由20多艘军舰组成的日本联合舰队封锁了出海口,北洋舰队危在旦夕。残存的大部分舰艇失去了航行能力,只能作为固定炮台使用。此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的劝降书,已送达丁汝昌手里,他斩钉截铁表示:“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 2月7日7时38分,日本舰队向刘公岛发起总攻。交战不到一小时,北洋舰队的13艘鱼雷艇和2艘快艇突然从西口冲出(鱼雷艇管带王平等人密谋的逃跑),日军以为向其发起进攻,旗舰立即发出防备信号,舰队迅速向外海退去。岂料,这些鱼雷艇沿着海岸向西全速驶去。日军这才明白:他们逃跑了。于是下令追击,多数被日军击毁或俘虏,只有航速最快的“左队一号”逃到了烟台。丁汝昌在给李鸿章最后的报告中痛心地说:“自雷艇逃后,水陆兵心散乱。”王平一伙民族败类所制造的逃跑和叛变事件,对刘公岛战斗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之后的第4天,丁汝昌自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朝晚期著名的“洋务运动”也彻底破产了。 北洋水师惨败固然与清政府在国力衰微之下不思进取,北洋水师武器装备破旧、弹药补给不足相关,但人的因素——部分官兵畏敌惧战,缺乏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血性,绝不可小觑。交战开始,济远号和广甲号就临阵脱逃了。决战刘公岛时,不但是兵无战心,士无斗志,乘机溃逃,老百姓也慌了,几千名岛民到提督衙门去找丁汝昌,哀求说“你让我们逃跑算了”,军民皆无心抗敌了,诚所谓“哀莫大于心死”。 甲午战争惨败,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对于《马关条约》,至今仍有不明真相的台湾同胞心存抱怨,认为祖国母亲偏心眼儿,同样的儿女,为什么当年要回辽东,而放弃台澎?我们当殖民地,是因为妈妈不喜欢。事实并非如此。原来,在《马关条约》签订6天后,出于自身利益,俄国联合德国、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名,逼迫日本归还了辽东半岛。日本为此深感屈辱,三国干涉还辽也是爆发日俄战争的原因。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了侵略野心,先是强行占领了琉球群岛;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欲望更强烈,随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人民海军走向深蓝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大国发展,必须依托强大的海军紧握治海权。鸦片战争的耻辱、甲午海战的悲歌,近百年的屈辱历史,深刻印证这样一个铁律: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国强则海权强、国弱则海权弱。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海洋主权和海军建设,努力锻造一支与履行我军不同历史时期使命任务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人民海军正由“浅蓝海军”迈向“深蓝海军”。 作为当代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毛泽东同志对国家安全的认识远远不止陆地,同样把深邃的眼光投向了万顷波涛。毛泽东同志对海军建设更是投入了大量心血,提出了很多战略方针,也亲力亲为解决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体现了其炽热的海洋情怀和对建设强大人民海军的期待。 抗日战争时期,驻扎刘公岛的汪伪海军练兵营卫队长郑道济率600余人起义,驾驶1艘军舰、3艘汽船加入八路军,被改编为胶东军区海军支队,成为我们党领导的第一支海上武装力量。消息传到延安后,毛泽东同志非常高兴地对身边的人说:“你们想到没有,日本人被赶走以后,要看好我们国家的东、南大门,就要建立一支我们自己的海军。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开始研究海防、岸防的问题啊!”随后,毛泽东同志指示叶剑英同志成立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海军研究小组”,揭开了筹划海军建设的序幕。 1949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目前形势和1949年的任务》的决议。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能够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此后,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建设海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指示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在发起渡江战役前后,尽快将华东军区海军组建起来。 1949年4月23日,就在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人民海军第一支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正式成立。当时的全部家当只有13个人,外加3辆美式吉普车。 1950年元旦,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海军报》创刊号题词:“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 1953年2月19日上午,毛泽东同志健步登上长江舰,开始了长江考察之旅。其间,毛泽东同志深情地对水兵们讲:“100多年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大都是从海上来的。我们的海岸线这么长,必须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他后来教育大家:“现在太平洋不太平,帝国主义还欺负我们。我们的海军强大了,太平洋就可能太平。”他还说:“干海军就应当爱军舰、爱海岛、爱海洋。”这句话成为海军教育的核心理念被传颂至今。毛泽东同志还应允分别为长江舰和洛阳舰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题词极大地鼓舞了两舰官兵乃至全体海军官兵建设强大海军的信心和决心。两舰官兵们还簇拥在毛泽东同志周围,留下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著名的合影照片。 毛泽东同志还先后两次写信请求苏联斯大林支持人民海军建设,并委派萧劲光率领代表团两赴苏联考察学习。而面对赫鲁晓夫的傲慢,毛泽东同志斩钉截铁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在毛泽东同志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科研工作者、人民海军指战员,从研究仿造起步,一步一步攻克核潜艇总体设计、核反应堆研制等各种难关。1970年12月26日,我国研制的第一代核潜艇建成下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可以设计建造核潜艇的国家,为强化我国的大国地位提供了又一坚实支撑;1982年10月,中国进行了首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88年9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号”战略导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表明中国海军的战略打击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 2008年底,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开始在亚丁湾索马里海盗频发的海域执行护航军事行动。当由“武汉”号、“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出现在距离本土4400海里之遥的非洲之角时,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道:“郑和又回来了!”截至2019年1月,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共为1207批6600余艘次中外船舶护航,不仅使被护船舶和船员免遭海盗的袭击和扣押,有力保障了国际重要贸易航道的安全,更保护了运往索马里的人道主义物资的安全,使苦难中的人民及时获得救助。 世界上早就有专家学者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时代呼唤加快建设海洋大国,海军亦为其提供坚强的力量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1世纪,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为此,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在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理念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正在信心百倍地经略蓝色国土,实现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夙愿。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登上被誉为“中华神盾”的“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实地视察,指导海军建设。 2013年8月23日,习近平主席登上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这是自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第三次视察和指导海军部队。就在这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全海域、全空域打击能力的第一代多用途歼-15舰载战斗机横空出世。 2015年3月26日,沙特等国打击胡塞武装的空袭展开后,也门局势骤然紧张。奉中央军委命令,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暂时中止护航任务,急赴也门分两批将571名中国公民和8名外籍人士安全撤离至吉布提。此次快速、安全的撤侨行动,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美国《纽约时报》发文称,“也门撤离显示中国海军日益扩大的角色”。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海陆统筹,壮大海洋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建设海洋强国再一次吹响了号角。 2017年5月24日,习近平主席视察海军机关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海军是战略性军种,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瞄准世界一流,锐意开拓进取,加快转型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2017年4月26日,首艘国产航空母舰下水,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2017年6月28日,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下水,这是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战舰。如今,媒体用“下饺子”一词来形容海军新装备入列的情形,“中华神盾”“海上多面手”“海上轻骑兵”“海上猛虎”“超级奶妈”等一大批高科技武器装备先后入列海军部队,基本形成了二代为主体、三代为骨干的主战装备体系,中国海军装备现代化掀开了新的篇章。 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人民海军在建设海洋强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使命和任务更加艰巨。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指导和关怀下,人民海军建设加速转型,航迹不断延伸,远海训练突破岛链、大洋砺剑,逐步从沿岸防卫、近岸防御、近海防御向远海护卫转变,实现了海军战斗力的历史性突破,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成为捍卫世界和平与安宁的重要力量。 (来源:宣讲家网站) 问题:根据材料,下列发生于清朝时期的水战是:()
海洋新时代呼唤加快建设海洋大国 ——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之际 2019-04-22 宣讲家网 徐云鹏 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我们向英雄的人民海军致敬,缅怀所有为捍卫祖国海疆而英勇献身的中华优秀儿女!70年历经沧海横流,70年与党风雨同舟,70年从不畏惧对手。1200多次大大小小的作战,海军威名在血与火中铸就。面向未来,人民海军将以更强大的实力固守祖国的万里碧海,为加快建设海洋大国提供坚强的力量支撑。 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狄未斯托克就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历史与现实警示我们,在这个71%被海水覆盖的星球上,所有大国的兴衰都取决于海上。正因为如此,丘吉尔在当选为英国首相后,还经常身着海军的制服;每当世界危机来临时,美国总统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总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在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点缀着数十个港口城市和经济特区。从古代开始,中国就有“舟楫为舆马,巨海化夷庚”的海洋战略和“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海洋意识。现在,海洋仍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和“蓝色粮仓”。今天,我们经略海洋、向海洋进军,既要开发海洋经济,更要向海图强,扩大海洋战略,加快建设海洋大国。 曾经的海洋帝国 虽然华夏文明多以土地为尊,统治者更是以夺城掠地为荣,但中华民族也有悠久的航海历史。公元前219年,秦方士徐巿率领一支满载五谷种子、数千童男童女及工匠的大规模船队驶向东海,为秦始皇寻找仙人和长生仙药,可以算作是一次有组织的海上拓展与探求,但后来结果如何,史上无记载;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绕过印度半岛,直通罗马;三国时期,孙吴政权越过海峡经营台湾,并派遣官吏向西探索新航线;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妈祖海洋文化在千年航海通商史中不断传承升华,成为连接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唐初,刘仁轨将军指挥唐朝水军的170艘战船和13000兵力,与来袭的日本水军1000余艘战船和42000人,在白村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展开殊死决战。尽管史书上只记录“烟焰灼天,海水皆赤”八个字,却足见这是一场凄烈无比的海战,日军几乎全军覆没。此役,确立了唐朝在东亚地区的中心地位……千百年来,中华先民深耕大海、扬帆远航,创造了延绵不息的中华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人讲述“盛唐气象”时,自然绕不过海洋贸易的兴盛。初唐就设立了管理船舶、商人并征税的专门机构。“海外诸国,日以通商”,其中的一条“夷道”,就是从广州出发,经过南海到达波斯湾、红海和东非沿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4000多公里。时至宋元,这条海上丝绸之路更是一派繁荣。 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一艘宋代船只残骸。复原之后,900多年前世界上最大、最坚固、最先进的航海工具惊艳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大船可载1000人,其中水手600人,兵士400人……而在南宋官员的笔记中,大船不仅能够承载数百人以及航行一年所需要的给养,还可以养猪、酿酒,丰富船员的供给保障。 正是伴随日益繁荣的海上贸易,南宋建立了当时世界最强大的海上水师。这支舰队拥有十几种舰艇,其中一种叫“飞虎”的船,已经开始使用螺旋桨推进。装备最好的“福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刃”,易于破浪前进,船上装备了平衡舵、升降舵,在狭窄的海道和多礁石的海区作战游刃有余。同时,船上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系统,装备有弓射火箭、火毯、火蒺藜、霹雳炮、突火枪等火器,而此时此刻的欧洲人还在苦练剑术。 1130年正月十六,宁波港外。金军钻进南宋水师的伏击圈,一触即溃,仓皇北逃。就在金军准备在镇江渡过长江时,韩世忠将军率水师从长江口西上,截断其退路,双方在焦山寺外的江面上激战40天。最终,南宋8000水师将10万金军围在南京东北的“黄天荡”激战。爱国将领韩世忠拒绝了金军以财货名马借道的请求,金军只好用40天时间掘开老鹳河古道,狼狈逃回北方。1161年10月,南宋将领李宝率水师3千、战船120艘,在山东黄岛与金朝皇帝完颜亮指挥的7万水师、600余艘战船展开世界海军史上第一次使用火药兵器的海战,不仅战胜了20多倍于己的金军水师,还俘虏了舰队副统帅完颜家奴。一个月后,又战胜了由完颜亮亲自指挥的金军舰队。自此,金军再也无力南下进犯南宋了。一支强大的水师,决定了南宋王朝的安危,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南宋历代皇帝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鼓励海上贸易的政策,庞大的商船队扬帆出海,频繁往来于黄海、东海、南海,甚至印度洋的各个港口,一直是西太平洋区域最重要的海上势力。 在《元史新编》中,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写道:“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元朝高度重视沟通陆地和海洋,将世界连成一体,鼓励商人从事海上贸易,并给予“所在州县并与除免杂役”的优待,从而掌握了真正的海洋权。元朝强盛的海上事业,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入《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 明朝之初,由于沿海地区屡遭盗寇袭扰,明太祖朱元璋实行“禁海”政策,严格限制私人海上贸易,严重影响了中国与海外的商贸往来。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政权后,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海洋开放政策,取消“海禁”政策,打开国门,面向海洋,不仅鼓励私人海上贸易,还以国家名义组织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特别是将世界各地农产品运回祖国,玉米、花生、红薯、番茄、黄瓜、大蒜等,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1405年7月—1433年4月间,受明成祖委派,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每次出海的船只200多艘,随员总计10万多人,先后访问了30多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每到一国,首先向当地国王、王室和大小首领以及佛教寺院馈赠各色丝绸、瓷器、衣物、金银铜铁器皿等物,传播历法、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医药技术、航海和造船技术等。在东南亚一些地区,建造寺庙的砖瓦、琉璃等都是郑和船队运来的。除了建立藩属关系之外,郑和还奉命调解海外各国之间的纷争。七次大规模的航海,没有占领别国一寸土地,没有掠夺别国一丝财产,没有在别国派驻一兵一卒,更没有轻易用兵,严格执行了永乐皇帝相互尊重、共享太平的外交方针。 1433年4月,在海外漂泊多年的郑和死于古里(印度海滨城市卡里卡特)。这次远航,是中国控制南海辉煌的顶峰,也是退缩与没落的开端。这年8月,明宣宗朱瞻基敕令漳州卫“严通番之禁”,重新回到朱元璋的海禁政策上。明朝廷的海洋政策急剧逆转,从此将制海权拱手相让。1474年,反对郑和远洋的强硬派人物刘大夏当上了兵部尚书,他担心后来的皇帝恢复明成祖的海洋开放政策,就下令把郑和的航海档案《郑和出使水程》烧毁。从此,人们再也无法知道郑和七下西洋的详情了。明王朝再也没有派船远洋航行,一艘艘海船废弃在寂寥的港湾里,任凭风浪啄噬,悄无声息地腐烂着…… 列强来自海上 有数据显示:仅从1840—1940年的100年间,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海上入侵达479次,其中较大规模有84次,舰艇达1860多艘,兵力达47万人。几乎所有的重要港口、港湾岛屿,都曾屡遭外敌蹂躏。外敌海上入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劫难的直接根源。 1511年,觊觎马六甲已久的葡萄牙,终于将其攻下。丢掉了马六甲,使南中国海的大门洞开,西方列强纷至沓来,进行疯狂的掠夺。面对马六甲朝廷的屡次求援,明朝廷除了一再声明要求葡萄牙归还马六甲外,再也没有任何好办法了,大明早已失去了驰救马六甲的能力。 葡萄牙拥有了马六甲,让葡萄牙这个只有20万平方公里土地、230万人口的国家,开启了最“灿烂”的海上帝国历史。在一个多世纪里,依靠其海上霸权,在欧洲保持了无所匹敌的强势。1512年,葡人收买了5个中国船主,开始制定登陆中国的计划。1517年,葡人到达中国东南沿海。1557年,葡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借口,获准暂居广州一个叫澳门的小渔镇,直到442年后的1999年12月20日才归还。1641年,马六甲“易主”新任海上霸主荷兰,继而占领了台湾岛。 实际上,康熙皇帝曾一度解除“海禁”,但开放海岸后,沿海居民与海外交往日益频繁,尤其是在南洋生活和经商的华人群体不断壮大,这就引起了清廷的恐慌,担心汉人会像当年的郑成功一样,在海上建立抗清基地,聚集反清队伍。于是,1716年(康熙56年),清政府再次下令各省商船禁止前往南洋贸易,严防定居南洋的华人返回国内。康熙在开海与禁海问题上的思维模式,持续影响到雍正、乾隆及其朝中的官员,甚至更远。 1824年,英国又正式“掌控”马六甲海峡,从此打通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一度主导了包括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南海区域在内的数百年间的历史走向。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1840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终于敲开了清廷的大门,后八国联军长驱直入北京城。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支持下,英军首领额尔金不仅下令烧毁圆明园及其附属建筑,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还下令允许士兵公开抢劫3天,造成北京皇城和官府大量文物的失窃和损毁,中国文化遭受了空前浩劫,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也更是人类文明史的大劫难。 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东沟海域,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清朝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爆发激战。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首先开炮,镇远舰跟随发炮,紧接着各舰一齐开炮轰击。3分钟后,日军旗舰松岛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火炮一齐怒放。日军第一游击队高速扑向北洋舰队右翼的弱舰超勇号和扬威号,将二舰击毁。旗舰定远号中弹,水师提督丁汝昌受伤,望台和信号索具被毁,信旗无法发出,舰队失去指挥和联络。致远舰全速撞向吉野时,被鱼雷击沉。经远舰继续迎战吉野时中弹起火,后被鱼雷击中沉没。贪生怕死的“济远”管带方伯谦和“广甲”管带吴敬荣逃跑了。只有定远和镇远在顽强战斗,并重创日军旗舰松岛。激战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广甲5艘战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伤亡239人。 损失惨重的北洋水师,“避战保船”退守旅顺、威海基地,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并很快攻占了旅顺。1895年1月20日,日军攻占山东半岛荣成湾后,又向威海发起进攻,旨在与北洋水师决战。 1895年2月,刘公岛外,由20多艘军舰组成的日本联合舰队封锁了出海口,北洋舰队危在旦夕。残存的大部分舰艇失去了航行能力,只能作为固定炮台使用。此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的劝降书,已送达丁汝昌手里,他斩钉截铁表示:“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 2月7日7时38分,日本舰队向刘公岛发起总攻。交战不到一小时,北洋舰队的13艘鱼雷艇和2艘快艇突然从西口冲出(鱼雷艇管带王平等人密谋的逃跑),日军以为向其发起进攻,旗舰立即发出防备信号,舰队迅速向外海退去。岂料,这些鱼雷艇沿着海岸向西全速驶去。日军这才明白:他们逃跑了。于是下令追击,多数被日军击毁或俘虏,只有航速最快的“左队一号”逃到了烟台。丁汝昌在给李鸿章最后的报告中痛心地说:“自雷艇逃后,水陆兵心散乱。”王平一伙民族败类所制造的逃跑和叛变事件,对刘公岛战斗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果,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之后的第4天,丁汝昌自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朝晚期著名的“洋务运动”也彻底破产了。 北洋水师惨败固然与清政府在国力衰微之下不思进取,北洋水师武器装备破旧、弹药补给不足相关,但人的因素——部分官兵畏敌惧战,缺乏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血性,绝不可小觑。交战开始,济远号和广甲号就临阵脱逃了。决战刘公岛时,不但是兵无战心,士无斗志,乘机溃逃,老百姓也慌了,几千名岛民到提督衙门去找丁汝昌,哀求说“你让我们逃跑算了”,军民皆无心抗敌了,诚所谓“哀莫大于心死”。 甲午战争惨败,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对于《马关条约》,至今仍有不明真相的台湾同胞心存抱怨,认为祖国母亲偏心眼儿,同样的儿女,为什么当年要回辽东,而放弃台澎?我们当殖民地,是因为妈妈不喜欢。事实并非如此。原来,在《马关条约》签订6天后,出于自身利益,俄国联合德国、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名,逼迫日本归还了辽东半岛。日本为此深感屈辱,三国干涉还辽也是爆发日俄战争的原因。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了侵略野心,先是强行占领了琉球群岛;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欲望更强烈,随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人民海军走向深蓝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大国发展,必须依托强大的海军紧握治海权。鸦片战争的耻辱、甲午海战的悲歌,近百年的屈辱历史,深刻印证这样一个铁律: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国强则海权强、国弱则海权弱。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海洋主权和海军建设,努力锻造一支与履行我军不同历史时期使命任务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人民海军正由“浅蓝海军”迈向“深蓝海军”。 作为当代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毛泽东同志对国家安全的认识远远不止陆地,同样把深邃的眼光投向了万顷波涛。毛泽东同志对海军建设更是投入了大量心血,提出了很多战略方针,也亲力亲为解决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体现了其炽热的海洋情怀和对建设强大人民海军的期待。 抗日战争时期,驻扎刘公岛的汪伪海军练兵营卫队长郑道济率600余人起义,驾驶1艘军舰、3艘汽船加入八路军,被改编为胶东军区海军支队,成为我们党领导的第一支海上武装力量。消息传到延安后,毛泽东同志非常高兴地对身边的人说:“你们想到没有,日本人被赶走以后,要看好我们国家的东、南大门,就要建立一支我们自己的海军。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开始研究海防、岸防的问题啊!”随后,毛泽东同志指示叶剑英同志成立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海军研究小组”,揭开了筹划海军建设的序幕。 1949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目前形势和1949年的任务》的决议。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能够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此后,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建设海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指示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在发起渡江战役前后,尽快将华东军区海军组建起来。 1949年4月23日,就在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人民海军第一支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正式成立。当时的全部家当只有13个人,外加3辆美式吉普车。 1950年元旦,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海军报》创刊号题词:“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 1953年2月19日上午,毛泽东同志健步登上长江舰,开始了长江考察之旅。其间,毛泽东同志深情地对水兵们讲:“100多年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大都是从海上来的。我们的海岸线这么长,必须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他后来教育大家:“现在太平洋不太平,帝国主义还欺负我们。我们的海军强大了,太平洋就可能太平。”他还说:“干海军就应当爱军舰、爱海岛、爱海洋。”这句话成为海军教育的核心理念被传颂至今。毛泽东同志还应允分别为长江舰和洛阳舰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题词极大地鼓舞了两舰官兵乃至全体海军官兵建设强大海军的信心和决心。两舰官兵们还簇拥在毛泽东同志周围,留下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著名的合影照片。 毛泽东同志还先后两次写信请求苏联斯大林支持人民海军建设,并委派萧劲光率领代表团两赴苏联考察学习。而面对赫鲁晓夫的傲慢,毛泽东同志斩钉截铁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在毛泽东同志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科研工作者、人民海军指战员,从研究仿造起步,一步一步攻克核潜艇总体设计、核反应堆研制等各种难关。1970年12月26日,我国研制的第一代核潜艇建成下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可以设计建造核潜艇的国家,为强化我国的大国地位提供了又一坚实支撑;1982年10月,中国进行了首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88年9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号”战略导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表明中国海军的战略打击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 2008年底,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开始在亚丁湾索马里海盗频发的海域执行护航军事行动。当由“武汉”号、“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出现在距离本土4400海里之遥的非洲之角时,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道:“郑和又回来了!”截至2019年1月,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共为1207批6600余艘次中外船舶护航,不仅使被护船舶和船员免遭海盗的袭击和扣押,有力保障了国际重要贸易航道的安全,更保护了运往索马里的人道主义物资的安全,使苦难中的人民及时获得救助。 世界上早就有专家学者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时代呼唤加快建设海洋大国,海军亦为其提供坚强的力量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1世纪,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为此,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在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理念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正在信心百倍地经略蓝色国土,实现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夙愿。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登上被誉为“中华神盾”的“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实地视察,指导海军建设。 2013年8月23日,习近平主席登上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这是自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第三次视察和指导海军部队。就在这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全海域、全空域打击能力的第一代多用途歼-15舰载战斗机横空出世。 2015年3月26日,沙特等国打击胡塞武装的空袭展开后,也门局势骤然紧张。奉中央军委命令,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暂时中止护航任务,急赴也门分两批将571名中国公民和8名外籍人士安全撤离至吉布提。此次快速、安全的撤侨行动,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美国《纽约时报》发文称,“也门撤离显示中国海军日益扩大的角色”。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海陆统筹,壮大海洋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建设海洋强国再一次吹响了号角。 2017年5月24日,习近平主席视察海军机关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海军是战略性军种,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瞄准世界一流,锐意开拓进取,加快转型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2017年4月26日,首艘国产航空母舰下水,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2017年6月28日,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下水,这是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战舰。如今,媒体用“下饺子”一词来形容海军新装备入列的情形,“中华神盾”“海上多面手”“海上轻骑兵”“海上猛虎”“超级奶妈”等一大批高科技武器装备先后入列海军部队,基本形成了二代为主体、三代为骨干的主战装备体系,中国海军装备现代化掀开了新的篇章。 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人民海军在建设海洋强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使命和任务更加艰巨。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指导和关怀下,人民海军建设加速转型,航迹不断延伸,远海训练突破岛链、大洋砺剑,逐步从沿岸防卫、近岸防御、近海防御向远海护卫转变,实现了海军战斗力的历史性突破,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成为捍卫世界和平与安宁的重要力量。 (来源:宣讲家网站) 问题:根据材料,下列发生于清朝时期的水战是:()